-
. z.
目录
第一章概述2
第二章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3
。
物理处理法
就是利用化粪池或筛网等设施进展简单的物理处理方法。此法可去除40%~65%的悬浮物,并使生化需氧量〔BOD〕下降25%~35%。污水流入化粪池,经12~24h后,使BOD量降低30%左右,其中的杂质下降为污泥,流出的污水则排入下水道。污泥在化粪池内应存放3~6个月,进展厌氧发酵。
化学处理法
就是根据污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用化学品去除污水中的能溶解固体物质或胶体物质的方法。如:化学消毒处理法,其中最方便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氯化消毒法;混凝处理法,即用三氯化铁、硫酸铝、硫酸亚铁等混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沉淀而到达净化的目的。
-
. z.
生物处理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分解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胶体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物质的方法。根据微生物代谢过程对氧的需求情况,生化处理工艺又可分为厌氧生物处理法及好氧生物处理法。
以下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如厌氧UASB工艺,以及好氧SBR、接触氧化、MBR工艺等,对几种技术的原理及特点作简单阐述。
厌氧UASB处理技术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响器〔简称UASB〕是由哈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Lettiga等人在1971~1978年间研制的。
其主体局部可分为反响区和气液固三相别离区,当反响器运行时,废水以一定的流速自下部进入反响器,通过污泥层〔床〕向上流动。由此,料液与污泥菌体得以充分接触并进展生物降解产生沼气,并形成小气泡。气泡上升将污泥托起形成搅拌,汽水泥混合液上升到三相别离器时被别离,使反响器截留足够污泥。
UASB自诞生以来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该反响器运行稳定性较差、布水器容易堵塞,对人员操作要求也较高,因此也面临较大局限。
图1 UASB反响器示意图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主要由曝气池、沉淀池二个单元构成,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
-
. z.
二沉池
曝气池
进 水
出 水
图2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流程图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推流式曝气池不同,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改良,具有以下特点:
〔1〕进入曝气池的废水很快由池内的混合液稀释,这种工艺因此有较强的抗负荷冲击能力。〔2〕 曝气池内水质接近一样,各部位F/M值一样,其负荷率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3〕曝气池内混合液的需氧速度均衡,动力消耗低于传统活性污泥法。
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该工艺的核心是SBR反响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次沉淀等功能于一体,一个完整的运行周期由五个阶段组成,即:进水阶段、反响阶段、沉淀阶段、排水阶段和闲置阶段。
SBR工艺系统构筑物少、布置紧凑、节省占地,但设备闲置率高,且进水、曝气和排水周期运行,设备起停、阀门启闭完全依赖自动控制实现,有时还要求多个SBR池并联运行,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复杂性,据此本设计不建议采用该工艺。
图3 SBR工艺一个运行周期
生物接触氧化法于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推广使用,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由传统活性污泥法开展而来的一种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技术的反响器构成主要包括池体、填料、布水装置、曝气装置等。
-
. z.
生物接触氧化法最大特点就是在池体内添加了填料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使得单位反响器内的微生物保有数量大大的提升,同时由于填料是固定安装的,在水流方向上形成了一个纵向污染物浓度梯度,对于不同的污染物浓度都有着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微生物种群,大大提高了反响器的利用效率,并且使出水的质量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另外,给微生物提供固定生长的载体,从根本上解决了其他流动床模式最难以解决的污泥膨胀问题。
生物接触技术由于占地少、运行管理简单等优势,在近三十年里,该技术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在了中国的小区、学校、宾馆、餐饮等生活污水的处理中,但考虑到本工程现场改造的池体深度较浅,且采用该技术的填料需定期更换较麻烦,因此不建议采用。
图4 生物接触氧化池构造
奶牛场设计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