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
...wd...
...wd...
第一章 绪 言
一、根本概念
药理学是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
药物是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防治或因、丙咪嗪、吗啡、维拉帕米、氯丙嗪
X型题
...wd...
...wd...
...wd...
答案:BE
A型题:
:B
:A
,
三、药物的分布
指进入循环的药物从血液向组织、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的转运过程。〔大多数为被动转运,为双向可逆过程〕
:
〔1〕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pKa 、脂溶性等〕〔2〕体液pH值 〔P14〕
〔3〕血浆蛋白结合率〔4〕膜通透性:血脑屏障〔BBB〕、胎盘屏障 〔P15〕
〔5〕组织器官局部血流量
药物吸收入血后局部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成结合型药物,未被结合的称游离型药物。
血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表示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
结合型药物的特点:
① 可逆性②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③ 不易穿透毛细血管壁、血脑屏障及肾小球滤膜
④ 饱和性⑤ 有竞争性抑制现象----置换现象〔保泰松-双香豆素、磺胺-胆红素〕
四、药物的代谢
药物代谢:在体内经生物转化,以代谢物形式排出——药物自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
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
代谢的主要酶: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 P450 酶系——肝药酶
肝药酶:肝脏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对底物选择性不高、具有可诱导性。
...wd...
...wd...
...wd...
A型题:经药酶转化的药物与药酶抑制剂合用后其效应答案:B〔特非那定、阿司咪唑〕
、药物的排泄
指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肝肠循环〕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及其应用
一、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时曲线〕,即时量曲线。
单次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二、药代动力学参数
峰浓度: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吸收后的血药浓度最大值。
峰时间:指给药后, 到达最高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反映药物吸收快慢的重要指标
三、半衰期
〔t1/2〕
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
t1/2=〔k: 消除速率常数〕。
个半衰期消除药物约 90%
个半衰期消除药物约 99%
四、药物的消除
物质反响速度与反响物量的关系:dx / dt = -k x n〔k 速度常数〕
1〕一级动力学
体内药量变化速率:dx / dt = -k x1 = -kx
2〕零级动力学 〔 定量〕
体内药量变化速率:dx / dt = -k x0 = -k
t1/2k0=
A型题:一级动力学转运特点描述中错误的选项是答案:B
五、表观分布容积 〔 Vd 〕
指药物在体内到达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wd...
...wd...
...wd...
X:体内药物总量
C:平衡时血药浓度
可推测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的结合情况。六、去除率〔clearance, Cl〕
指在单位时间内机
药理学知识点总结[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