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学生记者团培训.ppt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学生记者团培训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你准备好了吗?
角色代入:你是记者。
红线:采访前你准时吗?
采访必须提前半小时。
提前的时间用来做什么?
玩手机?6、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间、地点和方式
7、 检查有关物质准备情况,提前10分钟赶到约定地点
著名剧作家曹禺1980年访美归来,发表感慨说:“在美者。多的时候一天五六批。一般一次采访不超过半小时至40分钟,不能什么都问,搞‘马拉松’式谈话。有一个纽约时报的记者,他只很有目的地提了几个问题,过后在报纸上发表了3篇文章。文章里谈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事,而且事实没有出入,材料准确无误。不难看出,他在采访之前是做了许多研究工作,看了不少书籍和资料的。”
1980年,法拉奇采访邓小平
和邓小平见面后,法拉奇亲切地问候:“明天是您的生日,我首先祝贺您生日快乐!”
邓小平略感惊奇:“我的生日?明天是我的生日吗?”
“是的,邓先生。我是从您的传记里得知的。”
邓小平幽默地笑了:“好吧,如果您这样说,那就算是。我从来不知道我的生日是哪一天。而且,如果明天是我的生日,您也不应该祝贺我:那就意味着我已经76岁了。76岁的人已是江河日下了!”
“邓先生,我父亲也76岁了。但是,如果我对他说76岁的人已是江河日下,他会搧我几记耳光的。”
“他干得好!不过您不会这样对您父亲说的,对吗?”
思考:
采访前做资料上的准备有什么好处?
二、为什么要准备相关资料
1、有助于与采访对象沟通,提高采访效率。
2、可以提出精彩的问题。
3、避免采访出现不当表现。
4、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
三、应该准备哪些资料?
1、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年龄、职业、兴趣爱好、个人经历等。
2、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
3、相关的理论知识
四、如何获得资料?
1、查阅相关文献
2、媒体的报道
3、通过预采访掌握情况
五、资料准备“十比一”原则
“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
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退隐多年,多家媒体想采访他,但是屡遭谢绝。
如果你将去采访这位画家,你计划怎么做?
第二节 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
遇到这样的采访对象怎么办?
无可奉告……
回答牛头不对马嘴……
不善交流……
采访对象的心理结构可分为两个层面:
1、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层面
2、因事而异的社会心理层面
一、个性心理特征的制约
1、理性外向型
特征:理性思考能力较强,善于交流。
记者:无需过多提问。
2、感性外向型
特征:思维活跃,易受情绪影响,易跑题。
记者:注意谈话引导。
3、理性内向型
特征:理性思考能力较强,不善交流。
记者:找到共同话题,打开“话匣子”。
4、感性内向型
特征:易受情绪影响,不善交流。
记者: 不要迫不及待提问,注意调节气氛,找到共同话题。
二、社会心理的制约
采访对象的表现
1、积极配合采访
2、消极应付采访
3、借故回避采访
4、故意阻挠采访
(一)社会生活条件是采访对象对待采访态度的主要来源。
复旦大学新闻系曾经有人对1000多名采访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政治系统、党政班干部基本表示愿意配合采访,他们多从政治上着眼,用社会的眼光看问题、注重新闻的社会效果;
卫生、教育系统人士社会责任心较强,大多也愿意接受采访;
文化、体育人士有一半是配合的,他们希望新闻能反映他们的愿望和想法;蜱
搞经济工作的人务实,他们配合新闻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反映社会矛盾和企业面临的困难,以求得多方面的支持和谅解;
居民接受记者采访多是希望帮助解决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方面的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学生记者团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485173816
  • 文件大小4.28 MB
  • 时间2022-02-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