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译文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译文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 苦心经营,终成此碑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译文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译文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 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 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其主要特点是:
(1)字数多。全碑共1,900余字,字字精雅飘逸,款款相映成趣,可供学习和临摹的余地很宽。
(2)字体多。全碑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杂糅其间,大胆地搭配、组合、集成,动静结合,挥洒自如,对后世书法尤其是当代书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变化多。一是笔法十分丰富,楷、行、草、隶、篆各种笔法无不用之其中;二是结字新颖生动,平中见奇,开合有度,欹正相依,灵动多姿;三是重复 的字、偏旁部首无不体现变化翻新。据载,怀仁为收集《圣教序》上的碑字,用时长达18年之久,可见其用心之良苦。在书法史上,可以说“集字”是从怀仁开始 的。
《圣教序》全文: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复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 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而微。虽愚不或。形谮莫覩。在智者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 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
中书令南阳县开国男来济
礼部尚书高阳县开国男许敬宗
守黄门侍郎兼左庶子薛元超
守中书侍郎兼右庶子李义府等奉
敕润色
咸亨三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
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
武骑尉朱静藏镌字
《圣教序》译文
听说天地有形状,所以显露在外、覆盖并且承载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四季没有形状,所以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因此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 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征兆;要通晓明白阴阳变化,即使是贤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极少有研究透它的变化规律的。但是天地包容着阴阳变化而容易懂的原 因,是因为天地有形状;阴阳变化在天地之间而难研究透的原因,是因为阴阳变化是没有形状的。所以天地的形象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愚蠢的人也会明白; 而阴阳的变化隐藏了起来没有人能看得见,即使是聪明人仍会迷惑不解。
况且佛道推崇虚空,它驾乘着隐秘来操纵着超脱一切的境界,也主张广泛救济众多生灵,用佛教的理论来治理天下。佛法一旦施发神威就没有上限,克制神奇 的力量也没有下限。佛道从大处说它遍布宇宙,从小处说又能收拢一丝一毫。因为佛道主张不生不灭,超脱一切,所以虽历经久远而永不衰落。它有时隐藏,有时显 露,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传送着无数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译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