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戏曲文化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38页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今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有38页
黄梅戏的地理印迹:
发源地: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黄梅地区气候宜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发展农业。这也为黄梅戏大伏笔的男耕女织的主题提供了土壤。
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38页
黄梅戏的地理印迹:
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至1938年,其间170多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府所在地,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为安庆成为黄梅戏传播提供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代表地: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的安庆地区。
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38页
花鼓戏
以湖南花鼓戏为例
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38页
典型剧作
刘海砍樵
雪梅教子
补锅
刘海戏金蟾
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38页
花鼓戏的地理印迹:
湖南的花鼓戏文化从侧面折射出了湖南人经邦济世、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坚毅执着、卓越敢为的气势风度,还有胆识智慧、灵巧活泛的行为方式,以及沉稳务实、朴实敦厚的风土民情。
湖南花鼓戏与湖南人:
湖南人与湖南的地理环境:
湖南东、南、西三面环山的地形(罗霄山脉、南岭山脉、雪峰山脉) 延缓了异域文化的大举入侵,有利于本地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保存异质。
湖南中北部开阔的地形(洞庭湖平原),赋予了湖南人开阔的视野、博大胸襟,这片热土向北方敞开了家门,在民族融合的中虚心地接纳发达的异域文化。
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38页
江西采茶戏
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38页
江西采茶戏简介
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38页
采茶戏的地理印迹:
江西采茶戏分为南北两路。采茶戏分布范围的特点有:第一,采茶均分布于各著名茶区 ;第二,采茶歌与民间灯彩相结合;第三,湖北黄梅采茶戏对赣北采茶的影响。
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38页
返回
小结
玲珑、亲切、婉转、凄恻的南国戏曲正是如雨似水、如梦如画的南方山水的地理印迹南曲“生于斯,长于斯”。
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38页
苍劲悲壮
北方戏曲
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38页
代表剧种
京剧
评剧
秦腔
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38页
国粹—京剧
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38页
京剧在我国戏曲中,是具有全
国性、典型性的剧种之一,它的剧
目最丰富,表演最精细流行最广泛,
观众最普遍,影响也最大。
京剧形成于北京,是在“徽剧”、“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弋腔”、“秦腔”和一些地方小调的精华,结合北京的语言特点,加以融化,演变逐渐形成的剧种,由于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京剧形成以后,就在全国广泛流行,并逐渐传播到国外。
京剧简介
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38页
京剧特点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
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
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38页
经典曲目
霸王别姬--劝君王饮酒听
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
穆桂英挂帅--猛听得旌鼓响画
天女散花 --云外的须弥山色
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38页
京剧欣赏
贵妃醉酒
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38页
评剧,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曾经被周总理封为全国第二大剧种。
评剧唱腔是在唐山民歌、莲花落等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东北二人转、京剧、河北梆子等冀东和京津一带地方戏曲的音乐成分形成。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汉族戏曲剧种。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
评剧
评剧简介
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38页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评剧特点
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38页
经典曲目
杨寡妇开店
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38页
豫剧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
中国戏曲文化精选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