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护理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 四病区 邹娟
中医饮食护理
第1页
内 容
一、中医饮食疗法特点
二、中医饮食四性五味
三、中医饮食调护基本标准
四、惯用饮食养生方法
中医饮食护理
第益解素
代表食物:蜂蜜,饴糖,甘草,大枣
宜:渚虚劳损,脏腑不和,拘挛疼痛等
忌:脾胃气滞(治宜行气,不宜补益)
多食:肥胖,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饮食护理
第18页
中医饮食五味疗法
酸味入肝,过酸伤肝
酸性食物:食醋,山楂,乌梅,石榴
宜:泄泻,汗证,遗精,带下
忌:溃疡,龋齿
多食:易疲劳,记忆减退,脾胃失调
中医饮食护理
第19页
中医饮食五味疗法
苦味入心,过苦难过
苦味食物性味,清热,燥湿,消炎抗菌
代表食物:苦瓜,杏仁,马兰
宜:热证,心烦,湿证,咳喘
忌:脾胃虚弱,恶心呕吐
多食,伤胃,吐泻
中医饮食护理
第20页
中医饮食五味疗法
咸味入肾,过咸伤肾
咸味食物性味:软坚,散结,润下
代表食物:海带,海蛰,海藻
宜:瘰疬,痰核
忌:高血压,水肿,多食:高血压,心脏血管疾病,肾病
中医饮食护理
第21页
中医饮食五味疗法
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肾病忌甘,肺病忌苦,以及水肿病忌食盐,黄疸泄泻忌鱼,以常头晕,失眠,性情急躁忌胡椒,辣椒,韭菜,即如《金匮要略》中所言:“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另外,应注意病人脾胃强弱,即使是相宜食物不能强迫进食,再一个是病后胃气初复,如贪图口腹可造成食复发生,即《景岳全书》中所说:“不欲食者,不可强食,强食则可助邪,新愈之后,胃气初醒,尤不可纵食。”
中医饮食护理
第22页
中医饮食五味疗法
还有一类“发物”是指诱发疾病食物,普通而言,“发物”都是惯用食物,对人体没有影响,但对含有过敏体质和所患疾病相关,则能诱发荨麻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公鸡,猪头肉动风上扰,往往能触发肝阳头痛,头风等宿疾,因为“发物”含有宣发作用,故临床上用芫汤透发麻疹。
中医饮食护理
第23页
三、中医饮食调护基本标准
1、饮食有节
2、饮食有方
3、谨和五味
4、荤素搭配
中医饮食护理
第24页
三、中医饮食调护基本标准
饮食有节
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饥过饱,过饥则气血起源不足,过饱则易伤脾胃之气。进食要有规律,三餐应定进、定量、遵照“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标准,切忌饥饱不调,暴饮暴食,以免伤及脾胃。
中医饮食护理
第25页
三、中医饮食调护基本标准
饮食有方
饮食要有正确方法,进食时宜细嚼慢咽,不可进食过快或没有嚼烂就下咽,食物应软硬恰当,冷热适宜,不要一边时食一边干其它事情,食后不可即卧,应做散步等轻微活动,帮助脾胃运化,晚上临睡前不要进食。饮食不洁可造成胃肠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食物要新鲜、洁净、禁食腐烂、变质、污染食物及病死家禽和牲畜。
中医饮食护理
第26页
三、中医饮食调护基本标准
谨和五味
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可偏食。《》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这就是说人体营养应起源于粮、肉、菜、果等各类食品,所需营养成份应多样化。只有做到饮食多样化和合理搭配才能摄取到人体必须各种营养,维持气血阴阳平衡。
中医饮食护理
第27页
三、中医饮食调护基本标准
谨和五味
注意饮食气味适中也很主要,如过食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过食辛热则易助火伤阴,辛甘酸苦咸五味虽各有所宜,亦各有所偏。饮食性味不要过重,尤其应防止过分嗜咸和嗜甜。若对饮食种类或气味过于偏嗜或偏废,易使体内阴阳失调,从而损害健康,发生疾病。
中医饮食护理
第28页
三、中医饮食调护基本标准
荤素搭配
荤素搭配是饮食主要标准,也是长寿健康秘诀之一。饮食应以谷物、蔬菜、瓜果等素食为主,辅以适当肉、蛋、鱼类,不可过食油腻厚味。
中医饮食护理
第29页
四、惯用饮食养生方法
1、三条小标准
(1)因时施食
(2)因地施食
(3)因人施食
2、六条小常识
中医饮食护理
第30页
四、惯用饮食养生方法
因时施食
依据四季改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阳气生发,食宜清润平淡,如百合,甘蔗、香椿、藕、萝卜、黑木耳等,忌辛辣、耗气之品。
夏季:阳气亢进,食宜甘寒,如白扁豆、绿豆、苦瓜、西瓜、甜瓜等时鲜瓜果蔬菜等,忌温热、生火、助阳之品,并应防过食生冷或不洁食物。
中医饮食护理
第31页
四、惯用饮食养生方法
因时施食
依据四季改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秋季:阳收阴长燥气袭人,食宜滋润收收敛。如梨
中医饮食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