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
第1页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问题
60年代,新药反应停应用(镇静、止吐)---海豹肢畸形(肢体短小畸形)--引发人们重视药品对胎儿危害
孕期服用过药品孕妇占70%~80%。在新生儿出生7 8
1 2
胎儿期(月)
胚胎期(周)
卵裂期
中枢神经系统
下肢
下肢
心脏
上肢
眼
耳
唇面部
上颚
牙
外生殖器
高敏感区
主要结构异常
较低敏感期
功效或/和较小结构异常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
第9页
3、药品剂量及用药连续时间:
药品效应与剂量有很大关系,小量药品有时只造成暂时性损害,而剂量较大时可造成胚胎死亡。
用药连续时间延长及重复使用都会加重对胎儿危害。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
第10页
4、机体对药品反应性:
药品对机体损害与机体遗传素质相关。
一样药品,对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有不一样影响
不一样人因遗传素质不一样,对药品反应不尽相同。
如反应停,人比小鼠敏感60倍,比大鼠敏感100倍,比狗敏感200倍,比田鼠敏感700倍。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
第11页
12
用药与致畸关系
畸形主要发生在---器官形成期
妊娠4个月以后,药品致畸敏感性降低,对还未分化完全器官(如生殖系统)仍有可能受损;
神经系统在整个妊娠期间连续分化、发育,故药品影响一直存在。
有些药品对胎儿致畸作用,不表现在新生儿期,而是在若干年后才显示出来。如孕妇服用乙烯雌酚致青春期少女阴道腺癌。
2021/10/5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
第12页
美国FDA于1979年,依据动物试验和临床实践经验及对胎儿不良影响,将药品分为A、B、C、D、X 五类。
A类:在人类有对照组研究中,证实对胎儿无危害。包含各种维生素,孕期维生素制剂,但不包含大剂量维生素制剂
B类:动物试验中证实对胎仔无危害,但尚无在人类研究;或动物试验证实有不良作用,但在人类有良好对照组研究中未发觉此作用。
美国FDA关于药品在孕期分级标准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
第13页
C类:尚无很好动物试验或人类研究,或者动物试验对胎儿有不良作用,但在人类尚缺乏可利用资料。很多在妊娠期惯用药品属于这类
D类:已经有证据证实对胎儿有危害,但在孕期应权衡利弊,在利大于弊时,仍可使用。如苯妥英纳、卡马西平等。
X类:已证实对胎儿危险显著大于任何益处。如:治疗痤疮维甲酸(维生素A衍生物) ,可致胎儿中枢神经系统、面部及心血管各种畸形。维生素A大剂量口服。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
第14页
1、抗生素类药品
青霉素类: B类,毒性小,是孕妇及哺乳期最安全抗感
染药品。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头孢菌素类:B类。可经过胎盘,无致畸报道,孕期可用
头孢拉丁毒性小,进入血脑屏障少,哺乳期可用
氨基糖甙类:D类或C类。药品易经过胎盘,对胎儿及新生儿
第八对脑神经和肾脏都有损害,孕期及哺乳期
禁用。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大环内脂类:多为B类,分子量较大,不易经过胎盘。孕期可用于青霉素过敏和衣原体、支原体感染者。哺乳期可用红霉素,其它慎用。
妊娠及哺乳期惯用药品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
第15页
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均属(D)。
易经过胎盘和进入乳汁,为致畸药。
四环素荧光物质可沉积于牙釉质及骨骼,影响胎儿及新生儿牙釉质及体格发育,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药品在乳汁中浓度较高,孕期及哺乳期禁用
氯霉素:
可经过胎盘。经过血、乳屏障,乳汁中含量高。
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用于早产儿可引发“灰婴综合征”。
孕期和哺乳期禁用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
第16页
喹诺酮类:多为C类
吡哌酸、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等。
对骨和软骨有很强亲和力,可引发动物不可逆关节病,
或影响胎儿软骨发育,孕期及哺乳期禁用。
磺胺类:多为C类,
易经过胎盘,动物试验有致畸作用,人类尚无报道
孕晚期应用可使新生儿血小板降低、溶血性贫血。还可竞争性抑制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引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孕期慎用,分娩前及哺乳期禁用。
洁霉素类:为B类药
洁霉素、克林霉素等
可经过胎盘并进入乳汁,无对胚胎不良影响纪录,相对安全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
第17页
甲硝唑:过去为C类,现FDA已列为B类药。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