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微生物新陈代谢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1页
新陈代谢概念
新陈代谢:简称代谢(metabolism),是活细胞中一切有序化学反应总和。包含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酶系
复杂分子 产物中2分子丙酮酸分别来自KDPG裂解和3-磷甘油醛转化;
④产能较低(1mol ATP+NADPH+NADH/1mol Glucose)。
ED路径生物意义:
ED路径发酵生产乙醇——细菌酒精发酵,不一样于酵
母菌经过EMP路径形成乙醇机制。
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
产物少,发酵温度高,无须定时供氧等。
缺点:生长PH高(细菌PH5,酵母菌PH3),易染杂菌,
对乙醇耐受力低(细菌7%,酵母菌8%~10%)等。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18页
含有ED路径微生物
革兰氏阴性菌中分布较广
Pseudomonas saccharophila (嗜糖假单胞杆菌)
(铜绿假单胞杆菌)
(荧光假单胞杆菌)
(林氏假单胞菌)
(运动发酵单胞菌)
Alcaligens eutrophus (真氧产碱菌)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19页
4. TCA循环
即三羧酸循环,又称Krebs循环、柠檬酸循环。
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循环式反应而彻底氧化脱羧,形成CO2、H2O和NADH2过程。在各种好氧微生物中普遍存在。在真核微生物中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在原核生物中在细胞质中进行。
丙酮酸3CO2+4(NADH+H+)+FADH2 +ATP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20页
丙酮酸在进入三羧酸循环之先要脱羧生成乙酰CoA,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再进入三羧酸循环。
循环结果是乙酰CoA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每氧化1分子乙酰CoA可产生12分子ATP,草酰乙酸参加反应而本身并不消耗。
TCA循环路径概貌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21页
TCA循环特点和意义
TCA路径特点:
①氧虽不直接参加反应,但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NAD+和FAD再生时需氧);
②每分子丙酮酸可产4分子NADH2、1分子FADH2、1分子GTP,共相当于15 分子ATP,产能效率极高。
③位于一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枢纽地位,可为微生物生物合成提供各种碳架原料。
TCA路径对于生产实践意义:
与发酵生产紧密相关(柠檬酸、苹果酸、谷氨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等)。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22页
葡萄糖经不一样路径脱氢后产能效率
产能形式
EMP
HMP
ED
EMP+TCA
ATP
GTP
2
1
2
2(2ATP)
NADH+H+
2(=6ATP)
1(=3ATP)
2+8*(=30ATP)
NADPH+H+
12(=36ATP)
1(=3ATP)
FADH2
2(=4ATP)
净产ATP
8
35**
7
36~38***
*在TCA循环异柠檬酸至-酮戊二酸反应中,有微生物产生是NADPH+H+
**在葡萄糖转变为葡糖-6-磷酸过程中消耗1ATP
***真核生物呼吸链组分在线粒体膜上,NADH+H+进入线粒体要消耗2ATP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23页
(二) 递氢和受氢
葡萄糖经四条路径脱下氢,经过呼吸链(电子传递链)等方式传递,最终与氧、无机物或有机物等氢受体结合并释放出其中能量。
依据递氢特点尤其是氢受体性质不一样,可把生物氧化分为:呼吸、无氧呼吸、发酵三种类型。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24页
1. 呼 吸
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经完整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递氢,最终由分子氧接收氢并产生水和释放能量(ATP)过程。
因为呼吸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所以又称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是一个最普遍又主要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
特点:
有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因氧化彻底,产能多;
最终电子受体是分子态氧;
能量产生,有底物水平磷酸化,也有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25页
经典呼吸链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26页
呼吸过程
葡萄糖经过糖酵解(EMP路径)作用形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简称TCA循环),被彻底氧化生成CO2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27页
2. 无氧呼吸
一些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链末端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生物氧化。产能效率较低。
特点:
1) 底物按常规脱下氢经部分呼吸链传递;
2) 最终由氧化态无机物或有机物受氢;
3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