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药拔罐疗法.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药拔罐疗法
中药拔罐疗法
第1页
2
什么是中药拔罐法
中药罐法是拔罐疗法一个。见《外科正宗》。亦称药筒法,是拔罐与药品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一个治疗方法,经过拔罐操作,有利于药品渗透和吸收,以温通经络,祛风除湿,舒筋止痛。适合中药拔罐疗法
中药拔罐疗法
第1页
2
什么是中药拔罐法
中药罐法是拔罐疗法一个。见《外科正宗》。亦称药筒法,是拔罐与药品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一个治疗方法,经过拔罐操作,有利于药品渗透和吸收,以温通经络,祛风除湿,舒筋止痛。适合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急慢扭伤,哮喘,气管炎,早期乳腺炎等症。所用药液,可依据病情灵活改变,普通多项选择取性味辛温,含有活血止痛作用中药制成。药罐法按其操作方法可分为煮药罐与贮药罐二类。前者属“水罐法”范围;后者因为事先要将药液贮存在罐内,且采取抽气法吸拔,则属于抽气罐法范围。
中药拔罐疗法
第2页
3
中药拔罐作用
中药拔罐:俗称药罐法,又称中药拔罐疗法,它是指中药与拔罐疗法相结合一个治疗方法。在治疗中不但能起到拔罐时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而且又可发挥中药药理作用,提升拔罐治疗效果。
中药拔罐疗法
第3页
疼痛
颈部活动不利
落枕怎么拔罐?
中药拔罐疗法
第4页
落枕症状
以单纯性颈项强痛,
活动受限为主症病证。
特点:
1、常为急性起病。
2、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3、多见于成年人,
儿童罹患极少。
4、老年患者往往是颈椎病变反应,
并有重复发作特点。
5、病位在颈项部。多见一侧,亦可见
两侧。
6、有自愈可能性。
中药拔罐疗法
第5页
拔罐选穴方法
(1)选穴 风池、大椎、膈俞、后溪、血海。
(2)定位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
中药拔罐疗法
第6页
拔罐操作手法
拔罐方法 刺络、走罐法。先用梅花针沿颈背部轻叩疼痛部位,以皮肤发红或微微出血为度。血止后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走至皮肤潮红为止。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中药拔罐疗法
第7页
病因病机
风寒外袭
脉络受损,
经气不调
中药拔罐疗法
第8页
病因病机
气滞血瘀
气血凝滞,
经络痹阻
中药拔罐疗法
第9页
针灸拔罐治疗
治法
舒筋通络止痛
处方 外劳宫
压痛点
后溪
悬钟
肩井
经验取穴,舒筋止痛
局部取穴,舒筋止痛
循经取穴,舒筋通络
中药拔罐疗法
第10页
后溪
外劳宫
中药拔罐疗法
第11页
随证配穴
风寒外袭 :大椎 天柱 风池 肩外俞 风门
气滞血瘀 :
肩痛:曲垣 肩井
背痛:大杼 肩外俞 天宗
恶寒、头痛:太阳 合谷 外关
活动不利: 昆仑 列缺 支正
太阳经:后溪、昆仑、天柱、大杼
少阳经:悬钟、外关、风池、翳风
中药拔罐疗法
第12页
手法:泻法,
加灸
中药拔罐疗法
第13页
其它疗法
1、好轻松针灸疗法 取穴:风府、哑门、风池、天柱、肩井、肩外俞。方法:自上而下,自内向外进行叩刺,以皮肤潮红为度,然后拔以火罐。
2、耳针疗法 颈、颈椎、神门、压痛点
3、好轻松艾灸法
中药拔罐疗法
第14页

中药拔罐疗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1.17 MB
  • 时间2022-02-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