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一、研究背景:
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 它既承载知识和技能, 更渗透思维方法的给予、 认知结构的优化、 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但是在幼儿师亚东等
25 位教
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数学老师参加具体编
写。编写组先后多次召开编写组成员会议, 确定了编写的纲要、教材内容及特色。
编写组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他们未来的职业要求, 大胆进行数学教材改革,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基础性,重视培养学
生的基本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2005 年 6 月至 2007 年 7 月,经过初稿、改稿、三审,陆续出版了数学教材(一) 、(二)、(三)册,每册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必修内容;第二层面是选修内容,即根据教学对象自身的条件,给教学留有一定的比例的选择性内容。
第三层面是 “习题课 ”的教学内容。在使用单位的建议下, 08 年 7 月编写出版了 “数学同步练习 ”,为进行知识巩固联系和技能练习,
4 / 8
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经过多年的时间,在进一步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指南》、《纲要》的基础上,同时为了顺应学前教育数学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教学实际, 编写者对三册教材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数学(合订本) 》。
《数学(合订本) 》共分七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调整必修和选修内容的比例, 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删除了 “繁、难、偏、旧 ”的内容,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 全书结构新颖, 主要按 “问题背景 →意义建构 → 思想方法 →数学理论 →实际应用 →小结回顾 ”的呈现方式组织和编写。每一章节都与幼儿的教育案例紧密结合, 既有利于引出数学问题,又有利于解决幼师生未来的职业困惑,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教学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此外,在教材的各章节均渗透生活中感性的内容, 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数学。 如第一章的集合, 从数学的颜色和大小来分类方法入手; 第二章的基本函数, 利用函数的图像辅助解决相关问题,既体现了函数的解决方法 —— 数形结合, 也使学生易于接受,提高教学效果等等,七章之间既具有一定的阶梯性,同时
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4)开展新教材的教学研讨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始终坚持编写、教学实践、教学
5 / 8
研讨相结合。 2007 年 5 月,在新教材使用一年后,召开了全国
高等幼师教学课程现状交流会。 会议期间进行了新课程、 新课标、新教学方法的研讨活动, 由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 省数学特级教授、本套教材编写成员之一樊亚东老师讲课,苏州大学
数学教科院唐复苏教授、鲍建生教授进行了点评。
三、成效及创新点
本套教材不再过于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重在强调数学的思想方法、探索与应用,强调学生经验、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强调与学生专业(学前教育)的联系,注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