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子核的组成与能级1、原子的组成:质子——带正电原子核核子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2、能级:?原子核由于核子不断运动而具有一定的能量;?基态:一般情况下原子核处于最低能量状态;?激发态:当原子核获得能量时,如发生放射性衰变后或受到高能粒子轰击,可跃迁到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状态,会通过能态或核结构的改变退激回到基态。?3、原子基本结构表示:?常用符号AZXN表示。简写:AX?13153I78可省略为131I?X-化学元素符号;?A-原子量;?Z-原子序数(质子数);?N-中子数N=A-Z。?如果核素处于激发态,则在右上角加m,如9943Tcm或99Tcm或99mTc。3、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它们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因此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4、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因而质量数相同,并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相同的位置,互称为同位素;–例如:11H、12H、13H互为同位素。4、同质异能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处于不同核能态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基态的原子和激发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如99Tcm和99Tc互为同质异能素。稳定性核素:原子核处于稳定状态,不会自发地发生衰变的核素;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不稳定的核素常被称为母核,其产物称为子核。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核衰变的速度、衰变方式以及释放出来的的射线种类和能量取决于原子核的特征,不受)140(994369943669942keVTcTcMohmh??????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以及压力等因素的影响。?①α衰变:ZAX→Z-2A-4Y+24He?②βˉ衰变:ZAX→Z+1AY+βˉ+υˉ?③β+衰变:ZAX→Z-1AY+β++υ?④电子俘获:ZAX+e-→Z-1AY+υ?⑤γ衰变:ZAXm→ZAX+γ(一)基本定律:?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率与现有的原子数N成正比,每一种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百分数是一个常数,称为衰变常数(λ)。?放射性衰变定律的表示公式:N=N0e-λt?它表明放射性物质按指数规律衰减。(二)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活度(A):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A=A0e-λt?这一公式表明:放射性随时间呈指数规律减少。?其国际制单位是Bq(贝克)。?1Bq表示放射性核素在一秒钟内发生一次核衰变。1mCi=37MBq(三)半衰期:?T1/2(物理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λ=ln2/T1/2;?Tb(生物半排期):是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由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eff(有效半减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的一半所需的时间。Teff=T1/2·Tb/(T1/2+Tb)重点可能有计算题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电离与激发(二)散射作用(三)湮没辐射(四)吸收作用?当带电粒子(α、β射线)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电子脱离原子轨道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失去核外电子的
放射防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