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专题
正确运用“修辞、对联、仿写”
1
1、那船带着孩子们在浪花里行进。
2、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窜。
3、小草慢慢长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
4、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
可见,要中考复习专题
正确运用“修辞、对联、仿写”
1
1、那船带着孩子们在浪花里行进。
2、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窜。
3、小草慢慢长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
4、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
可见,要使语言变得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2
考点解读
一、修辞:
1、准确指出所用的修辞方法。
2、根据语境简析修辞方法的妙处。
3、辨析含“像”、“如”、“似”等字的句子是否属比喻句。
4、区分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考查形式是融入对句子的赏析和理解之中,要弄清概念,重在运用。
3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方法
修 辞 欣 赏
技 能 巩 固
修 辞 运 用
课 后 训 练
中 考 链 接
中 考 演 练
4
一、比喻
(即“打比方”)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修 辞 欣 赏
技 能 巩 固
修 辞 运 用
课 后 训 练
中 考 链 接
中 考 演 练
5
比喻的种类
西沉的落日像 一只金色的圆盘。
例: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屋顶垂下无数的小瀑布,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6
关键条件:
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
两事物间有相似点。
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这天好像要下雨了。
每当看到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少年时代。
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同类相比
表示猜度
表示回忆或想象
表示举例
7
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朱自清《春》)
作用: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填本体) 比作 (填喻体) ,生动形象地写出(描绘或说明)了(本体)(怎样的特征或哪些内容),表达了对(本体)(怎样)的感情。
8
二、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例: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
作用:使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9
修 辞 欣 赏
技 能 巩 固
修 辞 运 用
课 后 训 练
中 考 链 接
中 考 演 练
例:1、扩大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三、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
10
四、排比
例: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冯君莉《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起来用。
修 辞 欣 赏
技 能 巩 固
修 辞 运 用
课 后 训 练
中 考 链 接
中 考 演 练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能激起读者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1
五、对偶
例: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修 辞 欣 赏
技 能 巩 固
修 辞 运 用
课 后 训 练
中 考 链 接
中 考 演 练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12
修 辞 欣 赏
技 能 巩 固
修 辞 运 用
课 后 训 练
中 考 链 接
中 考 演 练
连续反复例: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间隔反复
例: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六、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作用: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13
七、设问
修 辞 欣 赏
技 能 巩 固
修 辞 运 用
课 后 训 练
中 考 链 接
中 考 演 练
例:
为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人。
自问自答
14
八、反问
修 辞 欣 赏
技 能 巩 固
修辞对联仿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