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缺氧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80页
目的要求
第二页,a syndrome, OSAHS)
概念: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
表现:患者睡眠时严重打鼾,出现反复的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降低、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
危害: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0页
动脉血氧分压
血氧容量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紫绀
皮肤黏膜
降低
正常
慢性缺氧时,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增多,氧容量增加
正常或降低
静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氧含量
降低
动脉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氧含量
降低
降低
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0页
发绀 (cyanosis)
概念:
毛细血管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时,可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的现象,称为发绀。
缺氧不一定有发绀,发绀不一定有缺氧。
血红蛋白过多或过少时,发绀与缺氧常不一致。
重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可降至50g/L(5g/dl)以下,出现严重缺氧,但不会发生紫绀。
红细胞增多时 ,血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5g/dl),出现发绀,但可无缺氧症状。
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80页
紫娃
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80页
高原5100m
先天性心脏病
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0页
二、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是指由于血红蛋白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而导致的缺氧。
由于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液内的氧不受血红蛋白的影响,因此动脉血氧分压正常,故又称为等张性缺氧(isotonic hypoxia)。
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80页
1. 原因
血红蛋白数量减少:
贫血(anemia)
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一氧化碳中毒
特点:不知不觉中毒(病例2)、樱桃红色(病例3)
Hb+CO
CO-Hb 亲和力 >> Hb-O2
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80页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
亚硝酸盐、过氯酸盐及磺胺衍生物等氧化剂可使血红素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 HbFe3+OH), 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肠源性发绀(enterogenous cyanosis):当血液中HbFe3+ g/dl时,皮肤、黏膜可出现青紫颜色,称为肠源性紫绀。(病例4)
HbFe2+
HbFe3+OH
氧化剂
亚硝酸盐
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80页
Fe3+不能携氧
Fe2+-O2不易解离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80页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合力异常增高
输入大量库存血:
RBC 2,3-DPG↓
输入大量碱性液体: (pH升高通过Bohr效应增强Hb与O2的亲和力)
Hb-O2亲和力异常↑:氧离曲线左移,氧不易释出
0
20
40
60
80
100
0
20
40
60
80
100
2,3
-
DPG
↓
pH
↑
CO
2
↓
温度↓
2,3
-
DPG
↑
pH
↓
CO
2
↑
温度
↑
氧分压
(mmHg)
氧饱和度
(%)
-
血红蛋白在标准状态下的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0页
2. 血液性缺氧血氧变化特点
动脉血氧分压
血氧容量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皮肤黏膜
正常
正常
降低
正常或降低
动脉氧饱和度
动脉血氧含量
贫血性缺氧
碳氧血红蛋白血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降低
降低
降低
贫血性缺氧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苍白
青石板色
樱桃红色
贫血性缺氧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0页
三、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
由于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单位时间内供给组织的氧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又称低血流性缺氧(hypokinetic hypoxia)
分类:
局部性的:如血管狭窄或阻塞
全身性的:如心力衰竭、休克
缺血性缺氧
缺氧精选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