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 22

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依据JGJ52—2006编制,适合本公司对碎石的常检项目。
1.验收批
1.1本公司以汽车运输进厂,故以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和同一进场400m3或600t为验收批。不足亦按一只;
4.2.5 毛巾、刷子等。
4.3 试样制备
试验前,,用四分法缩分至不少于下表所规定的两倍,洗刷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
4.4表观密度按如下步骤进展:
4.4.1按下表规定的数量称取试样
表观密度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重量
最大粒径〔mm〕
试样最少重量〔kg〕
4.4.2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4.4.3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m1〕;
文件编号:ZD/SYS-JS-03-003
第2版 第0次修改
主 题: 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4.4.4将瓶中的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
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0〕;
4.4.5将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份后称重〔m2〕
注:试验时各项称重可以在15℃~25℃的温度围进展,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完毕,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5 / 22

℃。
表观密度应按下式计算〔准确至10kg/m3〕
〔kg/m3〕
式中:m0——烘干后试样重量〔g〕;
m1——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共重〔g〕;
m2——水、瓶和玻璃片共重〔g〕;
α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下表:
不同水温下石子的表观密度修正系数
水温〔℃〕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α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应不大于20 kg/m3,否如此重新取样进展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 kg/m3,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5.石子的含水率试验
5.1仪器设备
5.1.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也可用电炉;
5.1.2天平——称量10kg,感量5g;
5.1.3容器——如浅盘等。
5.2含水率按如下步骤进展
5.2.1取重量约等于下表要求的量,分成两份备用:
文件编号:ZD/SYS-JS-03-003
第2版 第0次修改
主 题: 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7 / 22

最大粒径〔mm〕
试样最少重量〔kg〕
2
2
2
2
3
3
4
6
5.2.2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取试样和容器的共重〔m1〕,并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5.2.3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共重〔m2〕;
5.3含水率ωwc应按下式计算〔%〕
(%)
式中: m1——烘干前试样与容器共重〔g〕;
m2——烘干后试样与容器共重〔g〕;
m3——容器重量〔g〕。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注:石子含水率也可采用“炒干法〞。
6.1仪器设备
6.1.1案秤——称量50kg,感量50g。
6.1.2容量筒——金属制,其规格见下表
石子最大公称粒径〔mm〕
容量筒容积〔L〕
容量筒规格〔mm〕
筒壁厚度〔mm〕

净高
10
20
30
208
294
360
294
294
294
2
3
4
注:测定严密密度时,、,可采用10L的容量筒,、,可采用20L的容量筒。


7 / 22

6.1.3平头铁锹;
6.1.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6.2试样的制备
试验前,取重量约等于下表规定的试样放入浅盘,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
文件编号:ZD/SYS-JS-03-003
第2版 第0次修改
主 题: 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也可以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后分成两份备用。
最大粒径〔mm〕
试样最少

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eny00001
  • 文件大小186 KB
  • 时间202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