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教案咬文嚼字人教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教案 咬文嚼字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炼字〞并非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在锤炼一种思想感情。二、能力培养目标
1.快速阅读提炼中心观点的能力。
2.抓住关键语三部分〔第五段至结束〕 ,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
2.《不求甚解》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3.《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文主旨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咬文嚼字》是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不要囿于表面现象。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同时,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
写作过程,精益求精,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要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
相辅相承,并不矛盾。另外, “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 “不求甚解〞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附:板书设计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观点
反复修改
把握精神实质
精益求精
不拘于表象
侧重点:写作
读书
角度:
态度
方法
.专业 .
.
关系:相辅档承,并行不悖
●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 〔尹敏〕
朱光潜〔 1897— 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1897
年 9 月 19 日生。 1916 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
次年进香港大学, 主攻教育学。 1922
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尊、叶圣陶、
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 1925
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 1929 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3 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
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
文学院代理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
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
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
1933 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 1933 年回国之后,在
执教之余, 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
撰写和书评,
文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 〔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主义指导自己的
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
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
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 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他的《西方美学史》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阐述西方美学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 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教案咬文嚼字人教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