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案
《我是什么》教案1
《我是什么》这篇课文,以“我”为主人公,通过自述导出水在大自然中的循
环现象。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知道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
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参与到学
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目标】
.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借助微课了解“冰
雹”和水做的“好事”和“坏事”。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在动态比较与表演体验中,感受水变化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懂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游戏形式,复习字词
(一)趣味游戏导入,复习字词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块二:谜语预热,感受“我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猜谜语的活动中设疑激趣。借助标点,引导读出课题情趣,
玩味神秘感、俏皮感、得意感等不同的意趣,引发阅读期待。
板块三:朗读体验感悟奇妙
(二)第二场魔术:感受 “水”变化之奇妙
,了解水的变化。
水娃娃首先带来第一场魔术,它变成了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完后把变化后的名字圈出来。
(1)生朗读并圈画。
(2)交流反馈。(师在黑板上简笔画“汽”云“”)
,了解水变成“汽”、“云”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积累词语。
1)读句子,提取信息。(了解水变成云的丰富)
2)随机教学生字“傍”(读准字音--播放“傍”字的微课,结合字理识字--理
解“傍晚”词意)
.比较结构,辨析发现
1)生自主观察“极”“傍”,说说这两字的相同点(归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师出示书写不规范的两个“极”字,学生当小老师评价。
3)归纳要点:一看宽窄;二看高低;三看穿插。(跟着电脑老师书空)
4).在书上练习写字,师巡回指导。
.展示评价,二次修改
1)师选取典型作业进行展示。出示“写字评价卡”,生对照进行评价。
2)生生互评,二次修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
识字、写字等方面的影响。这一板块设计了随文识字,“傍”结合字理识字,字理
采用微课形式呈现,多种方法识字,另外二上年级的写字更应关注字的间架结构。
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会比较,归纳左右结构字的书写“三要点”。关注书写态度。
(二)第二场魔术:感受 “水”变化之奇妙
有趣且有效。
.学习第2自然段,圈画关键词,提取信息。
1)创设情境,出示动画:我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你听,风伯伯来
了,我越来越冷,我又要变啦!
(师随机出示“变”字--师范写--生书空)
2)淘气可爱的水娃娃又变成了什么呢?(读并圈画)
3)交流反馈(师板贴“雨、冰雹、雪”)
.师生趣味对接,感受水娃娃变化的样子。
(小结:这里用“小水滴、小硬球、小花朵”把雨、雹、雪落下来的样子写得
多么有意思啊!)
.播放微课,了解“冰雹”。
.引导发现,表演体验,感受水娃娃变化的动态。
1)创设情境,感受动态。(小雨点宝宝、冰雹大哥、雪花妹妹是怎样落下
来的呢?请把“落、打、飘”对号入座。)
大屏幕出示:趣味填一填
2)口头填空,说说理由。
3)多种形式读,体验水变化之奇妙(指名读--加动作表演读--配图朗读)
【设计意图】借助情境体验、趣味填空、表演朗读等环节,引导学生重点感
受水变化中的不同动态,在交流、游戏中,体味动作词,积累语言。
板块四:玩转律动操,趣味延伸
(一)动作体验,玩转律动操
其实,我还有很多本领呢!我还会变成什么呢?我们跟着水娃娃一起变一变,
你就明白了。
(音乐律动起)师生在律动操的趣味问答中,体会水变化之多
小水滴,小水滴,人们叫我什么?--雨小硬球,小硬球,人们叫我什么?--冰雹小花朵,小花朵,人们叫我什么?--雪。
小水滴,落下来,人们叫我雨;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叫我冰雹;小花朵,
飘下来,人们叫我雪;小薄纱,罩下来,人们叫我雾;小盐花,洒下来,人们叫我霜;
小彩桥,架起来,人们叫我彩虹。
(二)引导发现,再探水娃娃
水娃娃每天这样循环往复地变化着,真有趣,真神奇啊!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律动操,与课外内容拓展巧妙结合,既调适了学习
状态,又延伸了课内所学,一举多得。
板块五:小组合作讨论,拓展延伸
(一)课文延伸,思考好事和坏事
.生通过回顾课文,还有结合生活常识,写出他们想到的好事和或者坏事
.同桌间互相交流,进行补充。
(二)展示练习内容
《我是什么》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