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概述
系统研发背景
弯道、长坡、隧道进出口等险危路段在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
极易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研究说明,无论什么气候与路段条件,最核
心的事故原因在于驾驶人员不能提前了解路段信息,意识疏忽,驾驶
行为不当〔如行驶速度过快其
他诱导装置的黄色诱导灯可以同步闪烁,当车辆向前行驶经过下一组诱导装置时,红色尾迹会与车辆动态同步前移。
工况1:单车辆通行
只有一辆车辆通行,引导灯显示警示灯标示汽车尾迹〔警示灯范围为非安全距离,警示灯范围外黄色灯光区域为安全距离〕,如下图。
工况2:多车辆通行
当道路有多车辆通行时,车辆可根据前方引导灯情况判断前方是
否有车辆通行,后车只需要保持行驶在安全区域〔黄色引导灯区域内〕
防止驶入警示灯区域即可保证与前车距离,从而降低追尾的风险。如
下图。
联机控制
智能灯标系统具有自适应组网功能,外场设备无需连线即可自动
实现组网;智能灯标系统可通过能见度监测系统实现自动控制,也可通过链路与上位控制系统组网实现远程控制。
亮度控制及闪烁频率控制
可根据环境及使用要求,预先调节诱导灯发光亮度,调节范围是
500cd/m2~7000cd/m2。
黄色诱导灯的闪射频率可在30次/分钟、60次/分钟、120次/分钟进行调整。
通过安装于道路两侧智能雾灯车辆检测器,对是否有车辆通过进行检测,按照设计间距每隔一定间距布置一个点,间距可以根据现场实际工程情况调整;可通过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进行探测,对经过车辆进行检测,触发,适用于雾霾、雾区、夜间、雨天、雪天等能见度低
的环境下车辆探测,同事也选用微波雷达检测
雾区诱导行车主要技术参数
智能诱导单元
车辆通过检测模块:红外检测
红外检测光束有效距离:40米
红外检测光束发射方法:调制发射。
红外检测光束冗余:双冗余
红外检测光束波段:近红外
无线通信模块
无线数据链单节点覆盖半径:100米
无线通讯载频频率:433Hz
组态冗余:诱导区域内抗损毁配置
有无线接续方式:
A与系统外设备:GPR领讯
B、与系统内接续:网式+链式
阈值控制:基于能见度的参数化策略控制〔A500米;<500米;<400米>200米;<200米〕;
远程控制:基于上位机的控制指令;
优先顺序:远程控制/能见度仪可选;
.3引导灯光系统
警示模块亮度〔红色〕:A300cA7000CD
提示模块亮度〔黄色〕:A200cA6500CD
警示发光体面积:308毫米X180毫米;>
提示发光体面积:308毫米X180毫米;>
产品功耗:<5W
闪烁策略:红色3种〔常亮、每秒闪烁一次、每秒闪烁两次、
每两秒闪烁一次,默认常亮〕、黄色3种〔常亮、每秒闪烁一次、每
秒闪烁两次、每两秒闪烁一次,默认每秒闪烁一次〕
智能雾区引导系统同步:采用区域内组网的广播+点对点方式。
尾迹显示距离:默认3组,可选2〜6组;
尾迹显示策略:固定尾迹距离〔默认〕;固定尾迹时间〔参数
化〕。
产品安装方式:可以按照编号安装,同时可以通过调整产品拨
码开关来调整产品系统内部默认编号
能见度监测系统
能见度监测系统主要由能见度仪、信息采集处理器组成,利用
大气对可见光的消光原理实现对道路能见度环境实时监控,并根据能见度高低进行分级,依据不同的能见度等级,决定低能见度环境下的
诱导灯工作模式,从而保障不同能见度情况下的车辆通行安全
光学指标:
散射角覆盖:39-51o前散射
峰值波长:870nm
带宽:100nm
光谱响应度:
测量指标:
测量范围:5m—5km
测量精度:土2%
仪器一致性:<±4%更新间隔:30秒
线性动态量程:3000:1
系统对现场气象环境进行采集,实时监控,当数据超出阈值时,
前端声光报警器触发高音警报和语音提醒,同时可变交通限速信息屏自动切换标识和警示信息。通过声光信息结合的行驶提醒驾驶人员合理控制车速,保持前后车距,从而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高音号角:
特性灵敏度:>100
频率范围:500-6000
失真:<20
阻抗:16Q±15%
工作电压:AC176~264v48~52Hz
功率:150w
2〕功放
额定
高速雾区行车诱导系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