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地基基础
◎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建筑地基基础
精选课件
1. 整浇楼盖的受力体系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2. 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计算
4. 组合;
(4)截面配筋计算及构造措施;
(5)绘制施工图。
精选课件
对于等刚度、等跨度的连续梁、板,当实际跨数超过五跨时,可简化为五跨计算,即所有中间跨的内力和配筋均按第三跨处理;
但跨数少于五跨时,则按实际跨数计算。
精选课件
认为结构荷载与内力、荷载与变形、内力与变形均为线形关系,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
(1)直接承受动力荷载和疲劳荷载作用的楼盖;
(2)在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开展有较高要求的楼盖;
(3)处于侵蚀性环境及负温下的楼盖。
下例情况下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精选课件
(一)荷载的最不利组合
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就需要找出产生最大内力的活荷载布置方式及内力,并与恒荷载内力叠加作为设计的依据,这就是荷载最不利组合(或最不利内力组合) 。
结构控制截面
梁板的各支座截面及各跨的跨中截面为结构的控制截面。
在等截面的连续梁板结构中,结构截面内力最大者,即为结构的控制截面。
精选课件
(1)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
应在本跨布置活荷载,然
后隔跨布置
(2)求某跨跨内最大负弯矩时,
本跨不布置活荷载,而在其
左右邻跨布置,然后隔跨布置
(3)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或支座
左、 右截面最大剪力时,
应在该支座 左右两跨布置活
荷载,然后隔跨 布置。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2. 内力包络图
将同一结构在各种荷载的最不利组合作用下的内力图
(弯矩图或剪力图)叠画在同一张图上,其外包线所形
成的图形称为内力(弯矩或剪力)包络图。
精选课件
折算恒载与折算活载:
考虑主梁对次梁、次梁对板的约束影响,使被支承的构件(板或次梁)的支座弯矩增大、跨中弯矩降低。则: 加大恒载,减小活载。
板
次梁
当梁板直接搁置在砖墙或钢梁上时,按实际恒载和实际活载计算。
(二)折算荷载
精选课件
按弹性理论计算时,中间跨的计算跨度为支承中心之间距离,计算出支座弯矩、剪力值为支座中心处,而板、梁、柱整浇时,支座中心处截面的高度较大,故危险截面应在支座边缘,内力设计值应按支座边缘确定。
(三)支座截面内力设计值的修正
精选课件
V0—按简支梁计算的支座剪力;b- 整浇支座的宽度
精选课件
按弹性理论方法:
,内力与荷载成正比;
;
,认为整个结构达到其承载能力。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实际上:
,各截面刚度相对值会发生变化;
;
3. 任一截面内力达到其内力设计值时,只是该截面达到其承载能力,出现了塑性铰。
只要整个结构还是几何不变的,结构还能继续承受荷载。
精选课件
(一)塑性铰和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概念
混凝土开裂后,截面的应力分布发生了变化,称应力发
生了重分布。钢筋屈服后,在荷载无明显增加的情况
下,截面的变形可以急剧增大,称出现了“塑性铰”。
精选课件
塑性铰:适筋梁截面第Ⅲ应力阶段,截面在达到并维持一定弯矩的情况下,发生较大幅度的转动(转动是材料塑性和混凝土裂缝开展的表现),犹如形成一个“铰链”。
1. 塑性铰
精选课件
塑性铰可分为拉铰(受拉钢筋屈服)和压铰(受拉
钢筋不屈服),拉铰转动量大于压铰。
式中, 为极限曲率; 为屈服曲率;lp为塑性
铰的等效长度。
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区别是:
(a) 塑性铰是单向铰,只能沿Mu方向转动;
(b) 塑性铰可以传递弯矩, M≤Mu ;
(c) 塑性铰的转动是有限的: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只有当结构出现若干个塑性铰,使结构局部或整体成为几何可变体系时,结构才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按塑性理论分析,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提高。
精选课件
由于结构塑性变形及混凝土裂缝开展,结构内力分布规律相对于弹性内力分布的变化。
塑性内力重分布:
精选课件
超静定结构中,某一截面由于裂缝出现、钢筋与
建筑结构12(梁板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