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布达拉宫.docx朝圣布达拉宫
参观布达拉宫,我始终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
正逢南方酷暑,我们一行五人乘飞机从成都抵达拉萨,为预防高原反 应,大家先在宾馆休息了几小时,直到晚上7点才去了布达拉宫广场。此时 的拉萨依然是艳阳高照。屹立在市区西北红山上的布达拉朝圣布达拉宫
参观布达拉宫,我始终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
正逢南方酷暑,我们一行五人乘飞机从成都抵达拉萨,为预防高原反 应,大家先在宾馆休息了几小时,直到晚上7点才去了布达拉宫广场。此时 的拉萨依然是艳阳高照。屹立在市区西北红山上的布达拉宫犹如盛开的莲 蕊,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看到曾经梦里千回百转的神圣 佛教殿堂,我心情激动,忐忑恍惚。
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是当今世界上海拔 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松 赞干布时期,当时称红山宫。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解体,红山宫逐渐荒废。 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三年后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 的建筑群,并将政权中心移至于此,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居住 和进行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公元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摄政第 巴?桑结嘉措为了让工程顺利进行,将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消息隐藏长达 13年之久。因此,公元1693年布达拉宫重建工程结束后,落成纪念碑只得 以无字碑的形式出现。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位期间,又在白宫东侧增建了东 日光殿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 寂,1934〜1936年间修建的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与红宫结成统一整体。 至此,布达拉宫重建和增扩工程全部完成。
次日早晨8点,我们就赶到布达拉宫入口处,许多游客已排着长队在等 候。身边有川流不息的人流,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满脸稚气的孩童,他们一 色“高原红
”脸庞,身着长袖、宽腰、大襟的藏装,嘴里虔诚地诵读六字真 言,手中转动着大大小小的经筒,围绕布达拉宫缓缓而行,他们既是来朝圣, 也是来圆心中的梦。
经过严格的安检,我们进入宫墙内的山前部分,这里叫作雪城,分布着 原西藏政府喝厦的办事机构,此外还有作坊、马厩、供水处、仓库、监狱 等宫廷辅助设施。过了验票处,才真正进入布达拉宫,我们由无字石碑起, 经曲折的石铺斜坡路,直至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并由此通过 厚达4米的宫墙隧道进入大殿。阶梯不长,但由于高原反应,我们却爬得气 喘吁吁,格外艰难。一路上,只见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 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红、白、黄三种色彩对比鲜明,交相映辉,分部 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格局,充分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在半山腰上,有一处约2000平方米的平台,名曰德阳厦,是历代达赖观 赏歌舞的场所,四周有木质围楼可供宫中僧众观看,而达赖和贵宾则可以 从议事厅直接到专门的阳台观看。
穿过德阳厦,由扶梯而上经达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宫最大的宫 殿 东大殿。此处就是历代达赖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 活动的场所。白宫内还有达赖喇嘛的生活起居处以及议政、会客等场所。 室内光线迷离,弥漫着浓浓的檀香和酥油味,每个拐角处都有一位僧人在 轻诵经文,游客悄然行走其间,安静而肃穆。
红宫主体为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佛殿。达赖圆寂后,按照藏传佛教的 规定,要享受最高规格的塔葬。除六世达赖喇嘛,
朝圣布达拉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