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 18
XX彭水县三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截流阶段验收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彭水县三江口水利枢纽工程项目部
二O一一年 十一月二十八日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1工程概况
1.
4 / 25
三江口坝址分期洪水成果表 流量单位:m3/s
时段
均值
Cv
Cs/Cv
各频率设计值Qp
5%
10%
20%
12~3
173
124
4
321
936
666
428
10
288
803
588
390
11
145
502
314
165
三江口电站坝址、设计洪水成果表 流量单位:m3/s
P〔%
站址
1
2
5
10
20
50
坝址Qp
6370
5560
4910
4270
3820
3400
2750
2090
1570
1120
水文~流量关系曲线表
水位
H<m>
流量
Q<m3/s>
243
243
336
442
558
水位
H<m>
流量
Q<m3/s>
685
826
984
1160
1370
3440
4940
6520
8260
区域地质概况
工程区在大地构造上隶属杨子准地台上杨子台坳的川东南陷褶束中的黔江凹褶束内。出露的地层岩性由老至新有:〔1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2寒武系〔
.
4 / 25
ε,〔3奥陶系〔0,〔4志留系〔S,〔5泥盆系上统水车坪组〔D3S,〔6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7,二叠系〔P,〔8三叠系〔T,〔9第四系〔Q。
工程区位于新华夏系川鄂湘黔降起褶皱带,区域内北东和北北东向褶皱群和断裂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以及背斜与断层的相伴而生,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框架。区内的主要构造由西向东有;老厂坪背斜和马武断裂、普子复向斜、郁山背斜和郁山断层。本区自震旦系以来,区域内曾多次沉积间断,形成多层古溶蚀面和古岩溶,它们大多数被后期沉积物充填。
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出版的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工程区属VI度区。
工程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库区两岸岸坡高陡,相对高差500~1000m,平均自然坡度40°~60°,其中灰岩地段稍陡。库区位于普子复向斜东南翼,岩层呈单斜构造。走向NE35°~45°,倾向NW,倾角30°~43°,库尾接近向斜核部,倾角62°~74°。库区无区域性断裂和较大规模断层通过,层间断层较发育,但规模小,破碎带内常见糜棱岩、碎裂岩,少量岩溶角砾,多数未胶结。
工程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普子河在坝址区流向为SE120°,河谷两岸地形呈"V"型对称,315m高程以下平均自然坡度60°,局部近直立,315m高程以上平均35°左右;右岸岸顶高程大于400m,平均自然坡度50°。
〔1坝址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第二段和志留系中统罗惹坪组第一段,二者之间以及与上覆地层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
6 / 25
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第二段〔S11n2岩性为青灰~灰绿色薄层~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岩石软弱,强度较低,易风化,易崩解,裸露于地表者多为强风化,岩体较为破碎。
〔2志留系中统罗惹坪组第一段〔S11r1:主要为中厚层石英粉砂石,局部夹有薄层泥质粉砂岩。根据其岩性、岩层结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特性划分为4个岩组。
第一岩组〔S21r1~1:浅灰色中厚层石英粉砂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等,岩石致密坚硬,完整性好,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层理发育,单层厚度一般10~20m。该岩组在坝址区总厚约53m,与下伏龙马溪组地层在地形和岩性上界线明显。
第二岩组〔S21r1~2:薄层泥质粉砂岩夹中厚层石英砂岩,总厚约38m,该岩组岩石相对软弱,强度低,易风化,易崩解,在地形上形成一相对平缓的凹槽,局部地段呈薄层泥质粉砂岩夹层出露。夹层一般出露宽度5~8m,单层厚度2~10m,夹层间多为岩屑或岩粉充填,~,泥化特征不明显。第二岩组与覆盖第三岩组界线较明显。
第三岩组〔S21r1~3:中厚层石英粉砂岩,岩石坚硬完整
三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