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学习目的: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学习目的: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沉友谊.
4。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和好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教学方法:
1.讲读法
2.启发式教学
(四)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补充资料
(五)学习流程:
教学环节
老师行为
时间
学生行为
时间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5分钟)
《送别》.
:听完这首伤感惆怅的歌曲,能否想起我们曾经学过“诗仙”李白的《赠汪伦》?请背诵一下。
:古代交通不便,朋友别离就很难再见,《赠汪伦》就是送别诗,本课,我们将学习一篇传世佳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分钟
1。听歌说出感受。
《赠汪伦》
,进入学习。
3分钟
二、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3分钟)
。
2。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考虑题目传递了那些信息并诵读诗。
3分钟
.
2。带着问题考虑,并朗读课文。
3。说出从课题中“送”字想到什么问题.(1)谁送谁?
10分钟
2。 引出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送”提一提问题。想想可提什么问题?
:黄鹤楼故址在如今的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自古是游览胜地。现已重建,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
(2)在什么地方送?(3)在什么时候送?(4)怎么送?(5)送到哪?(6)为什么送?
3。观看图片,对黄鹤楼有初步认识。
4。出示资料,理解诗人.
三、学习课文,品味语言。
1. 让学生自读古诗。
3分钟
,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12分钟
(15分钟)
2。 对照课文注释,查找资料和同学一起讨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广陵是指扬州。古代的别称。之:到,去。
(2)黄鹤楼送孟浩然下扬州。
(3)两人是挚友.
(4)孟浩然向东而去,和地处西方的黄鹤楼渐行渐远,:顺流而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5)不是,烟雾迷蒙,,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似有一层薄薄的烟雾覆盖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风光。
2。对照课文注释,解析诗文.(1)题目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解题)
(2)试着连起来解释题目的意思。
(3)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