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在山的那边语文导学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在山的那边》语文导学案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在山的那边
老师
邢长安
课型
新知探究课
课时安排
2
授课时间
11年8月31日、9月1日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诗的形式表达了一种信念,《在山的那边》语文导学案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在山的那边
老师
邢长安
课型
新知探究课
课时安排
2
授课时间
11年8月31日、9月1日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诗的形式表达了一种信念,,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辛奋斗,意象壮阔,。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才从小学晋级上来,之间还缺乏沟通,对初中的课文理解还有一定难度。想通过他们之间互相讨论解决问题同样有难度,因此,为了让他们之间互相理解,可以进展讨论,设计题目尽量粗浅易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维目的
知识和技能:1、识记:痴想、一瞬
2、理解:只有攀爬过一座座高山,抑制一重重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3、理解大海、群山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1、通过工具书搞清读音和词语意思。
2、可以纯熟的朗读。
3、在朗读根底之上,理解文章内容。4、透过表象,理解这首诗的哲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只有去抑制重重困难才能实现理想的道理.
教学重点
纯熟朗读,理解,理解大海群山含义,修养自己自觉顽强抑制困难的品德。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
教法设计
高声朗读、激发兴趣、分析讨论展示法.
教学用具
笔记本电脑、电视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时间预计
教学内容
老师行为
期待的学生行为
激情导入
2分钟
激发学生情趣
提问:有梦想,如何实现?
答复:通过努力,抑制重重困难实现理想。
导学单评价
4分钟
组长介绍本组预习完成导学单情况
听汇报,简评
很认真的完成导学单
导学单完成
6分钟
通过学生之间答复完成各组未完成的导学单任务
组织、评价、答疑解惑
学生之间互相答复,完成导学单




15分钟
各组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1、大海比喻什么?
2、高山比喻什么?
3、爬山比喻什么?
4、作者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5、为什么说“山的那边啊,铁青着脸”?
6、“给我的梦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7、“一个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
8、“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9、
组织,记录学生提出问题
踊跃提问题,切提出的问题比较有价值。
10、
11、
12、
部分问题
答复
6分钟
各组之间通过互相讨论商议,可以答复其他组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
组织,巡回检查,简评
议论热烈,答复积极。
课后问题
答复
5分钟
学生讨论,答复老师的问题
组织,巡回检查,简评
议论热烈,答复积极
本课时评价
2分钟
评价
评价
认真听讲,反思


由于是第一次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此很不熟悉,,可是,学术助理不能引导,学科长不能组织纯熟地讨论,学生显得比较拘谨,。

在山的那边语文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nrdwb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