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doc地震一、概念: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二、地震的成因:主要是板块碰撞、火山喷发三、地震类型:1、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板内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也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2、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3、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4、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5、按地震的远近分类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近震:震中距为100—1000公里。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1]。6、按震级大小分类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中强震:,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7、按破坏程度分类一般破坏性地震: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含一亿元)的地震;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不含一亿元)、五亿元以下的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数百至数千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亿元以上、三十亿元以下的地震;特大破坏性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或造成万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三十亿元以上的地震。四、地震分布带1、世界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2、中国5大地震活动区: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五、地震前兆1、地下水异常: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③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④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
地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