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 是中国的世纪
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
二十一世纪 是中国的世纪
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英雄。
在2004年雅典奥运上,中国代表团以32金的骄人成绩,跻身亚军,直逼美国霸主地位。
中国女排获得雅典奥运金牌再创辉煌
刘翔获得的男子110米栏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 迅
学习目标
1.积累“玄虚”“诓骗”等词语。
2.列阅读提纲,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和思想内容,培养把握驳论的能力。
3.反复诵读,品读文中重要语句,进一步培养揣摩语言文字的能力。
《且界亭杂文》
1935年,鲁迅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即“半租界”,收集1934年所作杂文,命名为《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后又有《且介亭二编》、《且介亭末编》。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的痛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写的,将“租”与“界”的“禾”与“田”去掉,表示先生不愿将自己国家的“禾”与“田”让给帝国主义。二字形象地讽刺了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字词清单
地大物bó____
怀古shānɡ____今
为民qǐnɡ____命
脊梁
前仆后继
jǐ
故弄xuán____虚
诓骗
kuānɡ
搽脂粉
chá
前赴后继
fù
pū
博
伤
请
玄
本文创作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东北,进华北,妄图侵吞中华。国民党则安内让外乞求“国联”主持公道而“国联”则袒护日本,认为日本侵略中国是“合法”之自卫手段。一时悲观亡国的论调国四起。蒋介石就有这样的“名言”“预见”被时人“誉为”“三日亡国论”。由此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在北京、杭州等地举办大型法会,祈求神佛“解救国难”,“消此浩劫”。
1934年8月27日上海有影响的《大公报》也借《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公然提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民族的自尊民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舆论是行动的先导,亡国先亡心。正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针对舆论界的悲观亡国论调,为鼓舞民族的自信心,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杂文。
概括内容,列结构提纲
朗读课文,概括每段内容,给文章列结构提纲。
(一)提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第1、2段)
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只希望“国联”
现在,一味求神拜佛
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论据
失掉的是“他信力”
发展着“自欺力”
(二)直接反驳(第3至5段)
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
(三)间接反驳(第6至8段)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
(四)结论(第9段)
把握驳论的特点
熟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从对方论据不能推出论点来直接批驳,又怎样提出正面论点作间接批驳?
作者承认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只能指一部分人,不能指全体中国人,因此不能证明论点。这是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作者又提出正面论点,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就间接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
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中“中国人”的含义,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
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
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指广大人民;
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4.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指所有的中国人;
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