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基础知识课件
第1页,此课件共63页哦
测量学按照研究范围和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个分支学科:
大地测量学:研究整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解决地球表面大地区控制测量和地球重力场问题的学科,分为常规有:
对于附合水准路线,有:
第13页,此课件共63页哦
对于普通水准测量:
式中,fh容——高差闭合差限差,单位:mm;
L——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n——测站数 。
第14页,此课件共63页哦
按与距离L或测站数n成正比原则,将高差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段高差上。
用改正后的高差和已知点的高程,来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第15页,此课件共63页哦
【例】如图按图根水准测量施测某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成果略图。BM-A和BM-B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图中箭头表示水准测量前进方向,路线上方的数字为测得的两点间的高差(以m为单位),路线下方数字为该段路线的长度(以km为单位),试计算待定点1、2、3点的高程。
第16页,此课件共63页哦
第一步计算高差闭合差:
第二步计算限差:
故可进行闭合差分配
例题解算
第三步计算每km改正数:
第17页,此课件共63页哦
例题解算
第四步计算各段高差改正数:
。
第五步计算各段改正后高差后,计算1、2、3各点的高程。
改正后高差=改正前高差+改正数Vi
四舍五入后,使:
故有:V1=-8mm,V2=-11mm,V3=-8mm,V4=-10mm。
第18页,此课件共63页哦
例题解算
故可得:
H1=HBM-A+(h1+V1)=+=(m)
H2=H1+(h2+V2)=+=(m)
H3=H2+(h3+V3)=-=(m)
HBM-B=H3+(h4+V4)=+=(m)
第19页,此课件共63页哦
第三部分 角度及距离测量
角度分为水平角和竖直角,水平角是地面上一点出发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竖直角是一个竖直平面内倾斜视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度一般用“测回法”,即盘左盘右各自读取A和B的两个水平度盘读数,角度之差的平均值即为A和B之间的水平角.
第20页,此课件共63页哦
若需要在一个测站上观察多个方向上的水平角,同理将起始方向归为零,依次盘左观测读数,再盘右观测,随着全站仪的使用,测量水平角变的简单可行.
竖直角观测也很简单,盘左盘右两种状态下依次读取竖盘读数,按照公式计算竖直角.但是测量前应该弄清楚竖盘是顺时针全圆标记还是逆时针全圆标记,这关系到竖直角的计算公式.
第21页,此课件共63页哦
距离测量的方法有钢尺量距、视距测量、电磁波量距等.
钢尺量距很简单,主要是保证钢尺在A 、 B两点之间的直线上(定线),测量距离满足相对误差即可.
视距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或经纬仪中的十字丝在视距标尺上的距离按几何光学原理测距,电磁波量距利用电磁波放射接受,按时间及速度测距.
目前普遍使用全站仪精确测距.钢尺作为辅助测距.
第22页,此课件共63页哦
第四部分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指在整个测区范围内,选定若干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点(控制点),设想用直线连接相邻的控制点,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控制网),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外业测量,并根据外业资料用准确的计算方法,确定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它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第23页,此课件共63页哦
.
.
.
第24页,此课件共63页哦
:
平面控制测量: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Y。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H。
: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三级(一等网精度最高)
: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定位测量
:国家控制测量、城市控制测量、小区域工程控制测量(小于15km2以内范围内的控制网)
第25页,此课件共63页哦
测量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