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上海画报社1999年版。.ppt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上海画报社1999年版。.ppt第八讲近代外侨社会居住在上海租界的外侨来自不同国家,最多时达到58个。在日本侨民未大规模进入虹口地区以前,英美侨民一直是租界外侨社会的主流。最早定居上海的是1843年成为英国首任驻沪领事的英国陆军参谋巴富尔。他带来一些商人和传教士共26人,成为上海最早的外侨群体。接踵而来的是美国人和法国人,几乎于同时强辟了美租界、法租界。小刀会起义之前,上海租界内的外侨增长很慢,登记在册的外侨人数不到300人。1865年,公共租界外侨人数已经达到5129人,其中居民2297人。这5000多人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英国人3996人,美国人407人,法国人38人;法租界的外侨人数也快速增长,从1849年10人增加到1865年的460人,其中法国人为259人,英国人19,美国人64人。一、英美侨民作为移民城市,上海不应忘记那些曾经把上海当成家园,至少客观上促成上海发展的外国移民。早在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曾居沪两年。清朝闭关政策禁止外人在中国居住。上海被强辟租界后到来的第一批外国人:军人、官员、商人和传教士。后来陆续来到的还有冒险家、走私贩、供殖民者驱使的印度、日本、越南巡捕及服务于列强的间谍特务;还有流离祖国的难民,以专长来沪谋生的普通侨民,还有志在民族独立的爱国志士、援助中国革命和进步事业的各国友人。他们形成了上海错综复杂的侨民社会。晚清美国侨民在上海的生活,中西合璧从1843年英国侨民首登上海滩时始,至1943年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终止的100年间,英、美、法三国侨民在上海最多的年份,达15000人。这占外侨最多的1942年150903人的10%。英美侨民主要从事金融业,还投资于出口加工工业、印刷业、饮食业、制药业及制皂、火柴、榨油、卷烟等行业。担任公职的英美侨民占总人数比例不是很大,主要包括领事官员、工部局职员、巡捕、海关职员等。法国侨民主要集中在法租界内生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小型商业,几乎少有大工业和制造业。这是国家对租界的定位有关,同时,今天两个租界的历史遗留也可以看出完全不同的定位和风格。从1900年到1930 年,英、美、法三均递增298人。而以1915年为界,所有移居上海的外国侨民中,又以英国侨民最多。1915年后,英、美、法侨民数量的优势逐渐为后起的日本人、俄国人和犹太人所替代。万国商团巡逻日军统治下的上海英国人,作为敌对国侨民,外出时必须戴上日本领馆发的红袖章。1942年8月17日,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的英美侨民汇集在海关码头,准备乘船返国,有的流下了离别痛苦的泪水。72岁的白丽诗(BettyBarr)可能是目前在上海的唯一经历过日军集中营生活的外国人了。从1943年开始,日军把英美等国在沪的外国人关进了他们设立的集中营。那一年,白丽诗10岁,她在日军集中营里度过了终生难忘的800多天。“这里有我童年时代最美好和最悲惨的记忆。我热爱上海,白丽诗笑着说,“I am a Shanghaigirl(我是上海女孩)。”白丽诗一家必须立刻搬入龙华集中营(今上海中学)。早上7点半,三辆三轮车载走了白丽诗一家的全部可带走的家当。到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今中山公园附近)后,换乘大巴向南前往集中营。二、日本居留民开埠前,甚至古代就有漂流民到上海。然而开埠20年,公共租界没有一个日本人。1862年日本第一艘官方船只“千岁丸”访问上海,要求通商,同时搜集地理、商业、统计等方面的情报资料,停留两个月后回国。日本人真正进入上海,是在明治维新特别是1871年中日通商条约签定后,1875年三菱商会开辟横滨到上海定期航路,来沪人逐年增加。除官方派遣人员外,来上海居住的日本人多为小商贾、小职员,以及为外侨服务的侍妾、仆役等。以后,日本人日益增加,尤其是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以后,日本资本输出,设厂带动。1905年在沪外侨总数12328人,其中日本人4331人,约占三分之一,仅次于英国侨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以纺织业为中心的日本资本开始向上海渗入,1915年在沪日侨达11457人,占外国侨民数之首。1927年在上海的日本侨民为25827人,占外国侨民总数的47%。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允许外资设厂。日本工厂尤多。图为苏州河边的日本内外棉工厂。在当时被称为“日本人租界”的虹口地区,集中居住了日本侨民,其人口分布为:%,%,%,%。日本侨民的半数以上密布在以吴淞路和北四川路为中心的公共租界北部边缘,居住在公共租界中心地段的极少。上海塘沽路(原文监师路)和汉阳路(原汉壁礼路)之间的虹口市场,1923年建立了一座三角形三层的亚洲最大规模的菜市场之一,是旧租界内日侨最常规的菜市场。每天,从日本长崎运送的新鲜鱼和蔬菜到达这里,供应日本侨民。曾经生活在

上海画报社1999年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