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重农学派
魁奈1758
重商主义
17世纪和18世纪
1776
1817
马尔萨斯
1798
穆勒
1848
瓦尔拉斯
马歇尔
费雪
1880-1910
凯恩斯
1936
现代主流经济学
中国
马克思1867
列宁1917
前苏联
东欧
转轨经济
邓小平经济理论-“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泽民提出的新世纪“三步走”战略部署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经济理论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江泽民
邓小平经济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
低水平:我较低。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54美元,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
不全面:我们的小康水平只偏重于经济指标,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而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小康与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大雅·民劳》中,“民亦劳止,讫可小康”。
孔子将“小康”和“大同”进行了不同的描述。“大同”是“公天下”
小康与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小康与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
与“大同”不同的是“小康”是“家天下”:“进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妻,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是谓‘小康’”。
毛邓课件邓小平经济理论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