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EV71)诊断与鉴别诊断
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
李双杰
概 述
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3个血清型)、
柯萨奇病毒A组(24个血清型)
手足口病(EV71)诊断与鉴别诊断
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
李双杰
概 述
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3个血清型)、
柯萨奇病毒A组(24个血清型)
柯萨奇病毒B组(6个血清型)
埃可病毒(34个血清型)
新型肠道病毒(68~71型)
肠道病毒特性
属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无外壳、正20面体、直径30nm、内含一条单股RNA
不耐强硷、紫外线可降低病毒活性、56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
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
肠道病毒致病机制
肠道或上呼吸道黏膜复制
黏膜下淋巴组织
区域淋巴结
小型毒血症
网状组织
大型毒血症
组织 (皮肤, 心肌, 肝脏)
中枢神经
EV71型病程转归
手足口症/咽峡炎
病毒血症
直接侵袭
脑脊髓炎(cephalomyelitis)
神经性 (neurogenic)
发炎反应 (inflammatory response)
心肺衰竭 (cardiopulmonary collapse)
后遗症或死亡
康复
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
主要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和/或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的皮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
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
普通病例临床特点
重症病例
3岁以下
高热(体温38度以上),呕吐
神经系统症状(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
心肺部症状(肺水肿、肺出血)
重症病死率:10-25%
病情进展迅速,大多持续高热,可无皮疹,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
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EV71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无菌性脑膜炎
脑干脑炎
脊髓灰质炎样麻痹
格林巴利综合征
多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1岁以下婴儿发病最高。
Ⅰ级:肌痉挛、共济失调
Ⅱ级:肌痉挛和颅神经受损
Ⅲ级:短暂肌痉挛后呼吸衰竭、周围循环衰竭、休克、昏迷、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多在入院12h内死亡
脑干受损所致中枢性循环衰竭
四肢冷、皮肤花纹等微循环障碍表现,同时可有高热、血压升高,后期血压下降.
EV71所致脑干脑炎(以2岁以内多见)
中枢神经受侵犯的危险因子
年齡小于三岁
发热超过39度
发热超过3天
嗜睡、抽搐、头痛
呕吐
高血糖(>150mg/dl)
神经原性肺水肿
早期表现(非特异性)
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呼吸急促
胸部X 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
晚期表现(可诊断)
皮肤苍白、湿冷
濒死感
双肺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
严重低氧血症
胸部X 线片见双肺大片浸润影
此期:病死率80-100%
重症病例中肺水肿的危险因子
年龄小于3岁
高血糖(>150mg/dl)
肢体无力
白血球升高
EV71严重病例的分期
阶段1: HFMD/疱疹性咽峡炎
阶段2: 神经受累阶段
脑干脑炎
脑脊髓炎
阶段3:心肺衰竭
3A:高血压、出冷汗、高血糖、肌阵挛
3B:低血压
阶段4:恢复期
心肺衰竭纠正
实验室检查
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病原学检查: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
物理学检查
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
手足口病课件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