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烫伤与晕灸正确处理方式
1
整理ppt
什么是烫伤?
由于火焰、高温固体(烧热的金属如随身灸器铁片等)或高温蒸气等所致的组织损伤。
2
整理ppt
低温烫伤(容易留疤)
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艾灸烫伤与晕灸正确处理方式
1
整理ppt
什么是烫伤?
由于火焰、高温固体(烧热的金属如随身灸器铁片等)或高温蒸气等所致的组织损伤。
2
整理ppt
低温烫伤(容易留疤)
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
接触70℃的温度持续1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
而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5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
3
整理ppt
低温烫伤
4
整理ppt
低温烫伤与其他烫伤的区别?
“一般来说,艾灸过后发红发烫的感觉过几个小时就会消退,如果过了六七个小时还感觉疼痛,一定要注意是否是低温烫伤。”
——灸量、时间有讲究,艾灸后六七个小时还痛要就医
5
整理ppt
烫伤分级
烫伤只损伤皮肤表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疱、疼痛明显。
烫伤是真皮损伤,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的水疱。
烫伤是皮下,脂肪、肌肉、骨骼都有损伤,并呈灰或红褐色。
6
整理ppt
一度烫伤
7
整理ppt
二度烫伤
8
整理ppt
三度烫伤
9
整理ppt
烫伤处理
(不留疤)
应立即脱去烫伤部位的衣袜后,嘱咐顾客尽量暴露烫伤部位,涂上芦荟胶/烫伤膏;
皮肤的需要水不多不用敷料消毒纱布包扎。
10
整理ppt
烫伤处理
(处理不当可能留疤)
(1)一般白色或略带黄色透明小水泡,嘱咐顾客尽量暴露烫伤部位,涂上芦荟胶/烫伤膏,并嘱咐顾客在碰到烫伤部位流汗/沾水后,需及时补涂上药膏;
(2)如果是大水泡/小水泡比较多,可用消毒后的针从泡的底部刺破后,将水泡内的液体挤出,再涂络合碘消毒,如果方便就直接暴露烫伤皮肤直至愈合,如果无法暴露皮肤的用医用纱布包扎烫伤皮肤,松紧要适度,每天涂药4次。并告知顾客烫伤部位需要穿着宽松的衣服,不得束缚烫伤部位,确保透气;
11
整理ppt
烫伤处理
(可能留疤)
(1)参照二度烫伤处理;
(2)消炎药膏涂敷在创口并口服抗生素消炎;
(3)及时就医处理;
12
整理ppt
烫伤后的日常注意事项
1、不要吃会上火的食物
首先辛辣的食物吃了会使我们上火的,不只是这样,会使我们上火的食物都是不能够吃的哦,吃了之后上火会使被烫伤的部位化脓的。
2、不要吃黑色素高的食物
被烫伤之后做了治疗后,首先不能够吃含很高黑色素的东西,比如酱油!这样会留疤的!
13
整理ppt
晕灸原因
(1)体质原因 :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特别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灸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
(2)刺激原因 :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灸。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很难度量比较。在刺激的种类上,以艾灸多见。
14
整理ppt
晕灸原因
(3)体位原因 :一般来说,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
(4)环境原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灸,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15
整理ppt
晕灸临床表现(三期——先兆期)
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眼花,耳鸣,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
16
整理ppt
晕灸临床表现(三期——发作期)
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
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17
整理ppt
晕灸临床表现(三期——后期)
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睡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
18
整理ppt
晕灸处理方法——轻度晕灸
1、 应迅速停止施灸;
2、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仰卧,解开衣服最上面的衣扣以方便透气、散热;
3、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
4、给予温热开水或红糖水饮服;
19
整理ppt
晕灸处理方法——重度晕灸
1、立刻停灸,平卧,操作如轻度晕灸;
2、悬灸百会、内关、悬钟、水沟、涌泉五穴;点燃后在这五个穴位上作雀啄式温灸,不宜离皮肤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
3、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针刺上述五穴等(门诊部有医生在的情况)。
4、送医院处理;
20
整理ppt
晕灸预防方法——心理预防
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
艾灸烫伤与晕灸正确处理方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