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编写人:1——3单元:于耀军4——6单元:刘立7——9单元:杨茁10——11单元:张振海2010———、—、—、—、—、—、—、—、—、—(一)—(二)、“小小不不”—、—、—、—、—、《论语》—、—、——:本板块由《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茶酒联趣》三篇短文组成,其内容是围绕“汉语言的独特形式——对联”这一主题展开的。三篇短文分别以朗朗上口的对子歌,名人触景生情作对联及民间流传的对联趣事为载体,向我们展示了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它的语言魅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板块内容时,要在欣赏、感受、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汉语言的兴趣与热爱,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与运用,让对联这种语言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放异彩。1—,会写3个字;,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预习对子歌。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小组比赛。四、拓展与运用。。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溪对谷,水对—,峻岭对——。〔积累〕要求熟读背诵。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萼”、“鹭”等。1—,会写6个字;,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郑板桥”,你知道哪些?。,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其他同学听准字音。。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上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