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1)卫星城: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或呈一定倍数的比例关系,才能保证双向车辆到达穿插口时都遇到绿灯。如果*一方向车速过快或过慢,就会提前或延迟到达穿插口,都会遇到红灯,要等候才能进入绿波交通。单向交通的道路组织“绿波〞交通,由于没有对向交通的约束,就比拟容易实现。
(13)人居环境科学: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14)城市规划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运作体系。城市规划体系构成了开展城市改造的制度框架和组织构造。
(15)根据车站现有技术设备,在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条件下,车站一昼夜所能接发各方向的最大货物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列车数,称为车站通过能力。
-
. z.
(16)道路红线〔boundary line of roads〕,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限。[1]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限。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
〔17〕视距三角形:指的是平面穿插路口处,由一条道路进入路口行驶方向的最外侧的车道中线与相交道路最内侧的车道中线的交点为顶点,两条车道中线各按其规定车速停车视距的长度为两边,所组成的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允许有阻碍司机视线的物体和道路设施存在
〔18〕铁路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核心,是车流集散和列车解编的基地,常有“列车工厂〞之称。
〔19〕人口增长率: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总数之比。人口增长率用千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就一国或一地区来看,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人口增长只包括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增长率即人口净增率。
〔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开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根底。成果包括规划文件、规划图件及相应的。属于宏观土地利用规划。
〔22〕七通一平:它指的是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到达具备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立。主要包括: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以及场地平整。
-
. z.
〔23〕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人类的各种集居地,又称聚落。各种职能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集镇和村落都是居民点。各种居民点都是社会生产开展的产物,它们既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点,又是从事生产和其他活动的场所。
〔24〕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根底公共效劳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一般的,居住组团占地面积小于10万平方米,居住300~800户,假设干个居住组团构成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特点是:规模小,功能单一,便于邻里交往和平安管理。居住组团亦可称为居住街坊。
〔25〕开发强度:一个区域建立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建立空间包括城镇建立、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以及其他建立用地等空间。
〔26〕公共领域,哈贝马斯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1]行政学和政治学中的公共领域是指那些与市民社会相对应的社会生活内容,是围绕着公共部门的核心而展开的公共生活形态。它的特点是非交换性。
〔27〕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