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免费)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免费)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免费)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就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浅弓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深面,弓的凸缘约平掌骨中部。
:掌深弓由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肌腱深面,弓的凸缘约平腕掌关节高度。
29、 危险三角:就是指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因面静脉缺乏静脉瓣,并与颅内的海绵窦交通,故面部发生化脓性感染时,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感染
30、 静脉角: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头臂静脉,两静脉汇合部称静脉角,就是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免费)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免费)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免费)
31、 局部淋巴结:引流某一器官或部位淋巴的第一级淋巴结称局部淋巴结,临床通常称哨位淋巴结。
32、 Virchow淋巴结:左侧斜角肌淋巴结又称Virchow淋巴结,位于左侧前斜角肌的前方。患胸、腹、盆部的肿瘤,尤其就是患食管腹段癌与胃癌时,癌细胞栓子可经胸导管转移至该淋巴结。
:覆盖在眼睑后面与眼球前面的一层薄而光滑、富有血管的粘膜。按所在部位可分为三部分:球结膜、睑结膜与结膜穹窿。
:虹膜中央的圆孔称为瞳孔,光线由此进入眼球,可因瞳孔括约肌与开大肌的活动改变其大小。
(Corti器):位于内耳膜迷路蜗管的基底膜上,为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的刺激。
:各膜半规管的膜壶腹壁上隆起的结构,就是感受旋转变速运动刺激的位置觉感受器。
37、 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网眼内含有分散的神经元或较小的核团,这些区域称为网状结构。
38、 内侧丘系: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传导同侧深感觉与精细触觉的二级纤维,于中央管腹外侧左、右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锥体的后方转而上行,形成内侧丘系。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39、 小脑扁桃体:小脑半球向前、内、下膨出的部分,称为小脑扁桃体,因其靠近延髓并位于枕骨大孔附近,当颅内压增高时,可能将它挤入枕骨大孔与延髓之间,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危及生命。
40、 上丘脑:上丘脑就是间脑的背侧部分与中脑顶盖前区的移行部,包括松果体、缰三角、缰连合、丘脑髓纹与后连合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免费)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免费)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免费)
41、 海马:海马就是在大脑颞叶外侧面齿状回外侧卷入侧脑室下角底壁上的弓形灰质隆起。
42、 内囊: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就是投射纤维在此高度集中的白质板,在端脑水平切面上呈“<”字形,分前肢、膝与后肢三部。
43、 梨状隐窝:在喉咽,喉口两侧各有一深凹称梨状隐窝,为异物易嵌顿滞留的部位。
第一章 运动系统
1、 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所形成的切面。若沿人体前后正中线方向将人体切为左、右完全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则称为正中矢状面。
2、 骺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所留有的一线状痕迹,成为骺线。
3、 红骨髓:位于骨松质间隙内,有造血功能,呈红色,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与某些白细胞。
4、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内有脊神经与血管通过。
5、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平对第2肋, 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6、 翼点:位于颅外侧颞窝区,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呈“H”形,为薄弱区,内有脑膜中A前支通过。骨折已引起颅内血肿。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免费)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免费)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免费)
8、 椎间盘:相邻两椎体之间的连接。最上一个在C2、C3之间,最下一个在L5与骶骨之间。由纤维环与髓核之间。有连接椎体、承受压力、吸收震惊、减缓冲击与有利于脊柱运动的作用。
9、 腱鞘:套在长腱四周的鞘管,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手指掌侧、与足趾跖侧。有约束肌腱、减少摩擦作用。腱鞘损伤后,局部疼痛,临床上成为腱鞘炎。
10、 弓状线(半环线):在脐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弓形。
第二章 消化系统
1、 咽峡:由腭垂、左、右腭舌弓与舌根共同围成,就是口腔通往咽的门户。
2、 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及神经与淋巴管由此出入。
3、 齿状线(肛皮线):肛柱下端、肛瓣共同连成的锯齿状环形线。
第三章 呼吸系统
1、 嗅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免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