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崔之元-重庆实验-局部向整体渐进.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崔之元-重庆实验-局部向整体渐进》.pdf□53□52局部向整体渐进:从亨利·乔治、米德和葛兰西的理论看重庆实验■崔之元[内容提要]本文尝试用亨利·乔治,詹姆斯·米德和安东尼奥·葛兰西的理论来解释正在进行中的重庆实验。作者认为重庆实验展示出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公有资产和私营企业齐头并进的可能性。通过干部“大下访”和“三进三同”、进城农民工转为城市户籍、“唱红歌”,以及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公租房等等,重庆试图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关键词]重庆实验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如果说深圳和上海分别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象征的话,重庆则展示了21世纪头十年中国的发展势头。发明“中美国”①(Chimerica)一词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2008年说的如下一段话很生动地抓住了人们的“重庆想象”:在次贷危机爆发一年之后,我访问了“中美国”的东部即中国。没有地方比重庆更反映中国的高速发展。地处长江上游,重庆是今日世界增长最快的城市。在我以前对中国的访问中曾见证过不少令人惊叹的建设场景,但重庆速度使上海和深圳都略显逊色。②有趣的是,重庆之行促使弗格森改变了他的“中美国”理论。在“中美国”中,中国的功能是储蓄,美国的功能是消费,因为中国没有足够的国内市场。但是,弗格森在地处西部和内陆的重庆所见到的“令人惊叹的建设场景”,使他认识到中国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从而预示着“中美国”的终结。我认为,重庆使弗格森改变“中美国”理论是意味深长的:国务院2007年批准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目的之一正是激活数倍于农村居民,从而使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从出口导向转变为以国内消费为主。201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宣布了第12个五年规划,以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基本国策。在这个意义上,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可以被理解为“局部向整体渐进”。本文的目的是从亨利·乔治、米德和葛兰西的理论看重庆实验。在展开论述之前,我需要说明这一理论解释努力的性质。我并不是说重庆实验的参与者和领导者有意识地按照这些理论行事。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中有句名言:“行动就是一切。”他似乎否定行动背后有“主体”。他的原话是:行动背后并没有存在,“行动者”是事后发明出来的——行动就是一切。③尼采对“行动者”的否定使许多学者和读者感到奇怪,是“尼采研究”的一道难题。我觉得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的皮平(Robert Pippin)教授解决了这道难题。他解决的方式有助于我们说明“重庆实验”背后的“行动者”和从亨利·乔治、米德和葛兰西的理论看重庆实验的意义。皮平明确指出:尼采并不否定行动主体的存在。他只是否定分离于行动的主体。主体就在行动之中……正如尼采在“查拉图是拉如是说”中所言:“我希望你在行动中,就像母亲在婴儿中一样。④皮平这样来解释尼采的立场:意图形成和表达总是在时间上流动的,随着一项事业进展中的事件而变化和转变。刚参与一项事业时我以为我的意图是X,但随着时间的迁移,我发现X并不是我的意图的准确或全面的表达,也许我的意图是Y,再往后我可能又觉得我的意图其实是Z。除了在现实完成的行动中,没有办法能确定一个人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⑤如果说个人“行动者”的动机已经很难确定,那么要确定重庆实验的“集体行动者”的动

崔之元-重庆实验-局部向整体渐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55273190
  • 文件大小829 KB
  • 时间2016-09-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