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眼中的企业文化建设.doc“八零后”眼中的企业文化建设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公司企业文化处举办的企业文化工作培训班,聆听了中华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华锐老师和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系副教授黎群老师的精彩讲课,可以说,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再结合老师们讲课后自己的一点点认知作如下汇报,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一、效益再难也不能离开文化最近几年,无论是公司还是工厂都经受了来自于经济效益的压力,从公司及工厂大大小小的会上,我了解到,效益对于工厂的发展前景和工人的薪金收入具有直接关系,可以这样说,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在保证安全环保这个大前提下,经济效益是一个企业发展好坏的重要衡量指标。我的心中常常有一个疑问?当人们把精力都放在追求企业效益当中去后,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还有没有必要呢?还需不需要下大力气呢?今天听了华锐老师的讲演后,让我明白了,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效益不冲突,甚至在一个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往往可以最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企业的文化。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我们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建设,建设的是什么呢?通过听取华锐老师的授课,让我茅塞顿开,文化其实就是人们的一种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它常常表现为日常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华老师的话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工作过的车间――催化裂化三车间,这个车间它就有自己的文化,车间控制室内墙上的那“勇于担责、不断超越”八个大字,从我进到车间的那一刻起,就让我印象深刻。在这个车间,我工作了近两年的时间,通过身边的同事、班长、师傅、管理人员、车间主任在日常工作当中的工作面貌,让我深刻地明白了那八个字的真正含义。听课后,我回过头去想,原来一个集体的文化,不是说一句口号那么简单,而是在这个集体的每一个人都通过自己日常的行为习惯才去形成一种文化,才会提炼出自己的文化,就好像催化裂化三车间一样,每个人的身上其实都在散发着“勇于担责、不断超越”这八个字。而我也突然明白了,当我来到企业文化科工作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总有人会说我“你是催化出来的吧”这样的话,因为我深处在那样的环境当中,我工作起来的风格和劲头自然而然也会受其影响。所以,企业效益的好坏和企业文化有没有关系呢?我想是有的,而且是息息相关的,甚至是起到决定性因素的。效益从何而来?近一两年,可以说,工厂和公司的效益在有所好转,虽然这离不开市场的因素,但是众所周知,我们靠自身挖潜创造出了多大的效益。挖潜、深挖、细挖,关键在于一个“挖”字,听上去它就是一个费神费力的工作,基层的员工、管理者为什么会自主地、不计得失的去为了企业而深挖细抠?为什么会“白+黑”、“5+2”地去工作?我想,这应该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无形的,是时时刻刻存在的,他没有条条框框,没有定义和内涵,然而它却能让员工们狠狠地去拽住一根绳,一根拴着企业发展的绳子,让它在改革发展的巨浪当中不断前行,稳稳向前。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在于领导的率先垂范“一个单位的领导能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那么这个单位的文化就会发展的很好”。华锐老师的这席话让我想到了电视连续剧《亮剑》里李云龙的一句话,“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没想到华老师的话和李云龙的话不谋而合,异曲同工。这又让我想起了刚到企业文化
“八零后”眼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