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读后感_读后感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的爱情和教师夫妻关系的描述中,也没有尽甜美之意,这是对生活的漠视;在谈到修身养性之时,也没有找到真正修身养性的方法,最后认为世人皆疯子;在迷茫痛苦时,没有努力追求幸福却找到酒精来医学专用自我,这些都是作品中不健康的思想观念,是应该予以批判的。
这是作者所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二十世纪初的日本是西方文化和古老文化碰撞的年代,整个意识形态领域陷入混乱局面,人的思想和行为无所适从,更找不到解决诸多矛盾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我是猫》描绘的社会背景。
总之夏目老师以非文人斗士的幽默元素,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面对西方事物与旧文明的思想斗争。批判的不仅仅是思想之风,更是人与人的纠葛。现在的我们也有这种问题,但却无自知之明。不妨来读一读,来对比一下自己。多想一下连猫都懂的真理。
不惑: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如果给几千年来中国人所追求的目标做一个排名,”不惑”,即无所担忧,无所困惑,一定可以排进前三名。为了能够减少自己的忧虑和烦恼,有人纵情于山水,例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人求助于酒精,例如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总之,我们似乎一直很多烦恼,很多困惑。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中国大学的保安都是哲学家,因为每次要进校门,他们都要问三个问题:
1. 你是谁?
2. 你从哪里来?
3. 你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问题,也是困惑了炎黄子孙很多年的经典问题,似乎解开了这三个问题,就可以获得不惑的真谛。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翻开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有过担心,哲学本身就是一门较为”玄”的学问,如何阐述中国哲学就已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命题,能够把哲学史讲清楚,则更加困难。
不过,大师终究是大师。冯先生高屋建瓴的总结归纳了中国哲学史中,奠基者地位的六家(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墨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思想。同时,介绍了佛家,以及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语言深入浅出,可读性极强;而冯先生个人对中国诸子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冯先生没有仅仅简单的总结归纳,而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的探讨和回答了开篇的三个经典问题,在阅读之后,令人既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又发人深思的去探索如何将中国先贤的哲学思想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结合起来。
在我看来,这三个问题,可以代表中国人思想发展的三个层次:
首先,你是谁?
在阴阳家,和道家的思想中,人是自然的产物(侧面承认了人的动物性),所以最基础的思想认识是——人,应当顺乎自然规律。
掌握自然规律,是人类一直所向往的。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了解自然,更好的利用自然,在近200多年以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内心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更多的是”有限”和”无限”的更迭。道家认为,规律没有极限,而是相符相依的关系。凡事到了极端,就会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依”;因此,要”戒骄,戒盈”,凡事不可太过。
传承几千年的”轮回”的思想根源,无形中让中国人有了更多的
《我是猫》读后感 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