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书一、家书(一)家书的定义、特点和功能家书又叫家信,就是写给自己家庭成员的书信。在多数情况下,家书都是指离开家庭的人给自己家庭寄去的,用来叙述自己的行踪、状况及向家人问候的书信,以及家庭的回信。家书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三点:一,亲情性。它用于亲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自然带有浓郁的亲情色彩,这种亲情是人间天伦之乐的一种表达,对于每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二,随意性。由于接受对象是自己的亲人,家书就是一种家庭内部的交流而不是社会性的交流,因而不存在陌生感,也不必要慎重地表达社交性礼节,所以家书的写作比较随意。三,连续性。家书是要时常撰写、邮寄的,不然双方就要相互牵挂。通常少则数天,或者一周两周,最长一月数月,总要有家书寄出,即使无要事,也要报平安。因此,一封封家书就形成了一个连续表达的长链,彼此之间相互呼应,有一定的连续性特点。家书的功能可概括为:一,通报个人信息。所谓个人信息,在这里指那些亲人们关心的有关情况,如个人的行踪、状况,近期的学习、工作成绩及精神面貌,个人的需求、愿望,以及遇到的困难等等。二,抒发思念之情。远离家庭的人难免有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家书的重要功能就是将彼此的思念之情传达给对方,于是,家书就成为一条联结亲情的纽带。三,办理事务。当有什么事情要办理的时候,如上学的子女需要家长提供费用,居家的老人需要外地的子女帮助购买用品等,家书也是常用的办事工具。(二)平安家书所谓平安家书,就是离家的人向家中亲人报知平安信息的书信,这是家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这种家书写作的重点是告知亲人,自己的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工作学习各方面情况正常。这些虽然都老生常谈,可是对于家中时时牵挂的亲人来说,一声平安就是一次莫大的精神安慰。平安家书中当然还可以写入更多的内容,譬如最近见到了什么人,游览了什么风景,遇到了什么趣事,思考什么问题,吃到了什么美味,选修了什么课程,使用了什么软件,写了什么文章……等等,总之,可以任意叙谈,不拘一格。这样的写法,可使家书不仅是干巴巴的几句话,自己的生活状况也不是几句抽象的概括,而是具体展示了自己的生活面貌,使亲人们对自己的了解更具体、更详细。【例文】曾国藩家书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九弟之病,自正月十六日后,日见强旺;二月一日开荤,现全复元矣。二月以来,日日习字,时有长进。男亦常习小楷,以为明年考差之具。近来改临智永千字文帖,不复临颜柳二家帖,以不合时宜故也。孙男身体甚好,每日佻达欢呼,曾无歇息,孙女亦好。浙江之事,闻于正月底交战,仍尔不胜。去岁所失宁波府城,定海、镇海二县城,尚未收复。英夷滋扰以来,皆汉好助之为卢,此辈食毛践土,丧尽天良,不知何日罪恶贯盈,始得聚而歼灭。湖北崇阳县逆贼钟人杰为乱,攻占崇阳、通城二县。裕制军即日扑灭,将钟人杰及逆党槛送京师正法,余孽俱已搜尽。钟逆倡乱不及一月,党羽姻属,皆伏天诛,黄河去年决口,昨已合拢,大功告成矣。九弟前病中思归,近因难觅好伴,且闻道上有虞,是以不复作归计。弟自病好后,亦安心不甚思家。李碧峰在寓三月,现已找得馆地,在唐同年李杜家教书,每月俸金二两,月费一千。男于二月初配丸药一料,重三斤,约计费钱六千文。男等在京谨慎,望父母亲大人放心。男谨禀。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三)慰老家书慰老家书就是写给长辈向他们请安、慰问、祝福的书信。这也是家书中常见的一种。孝敬老人是人类的美德。无论是对祖父母、父母,还是对叔伯舅姑等长辈,都应该时常表达自己的思念、关心和祝愿。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上述亲人写信表示慰问,以尽孝道。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更应该如此。这些特殊情况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长辈寿辰或节假日。这时候的老人,最需要儿女后辈的关心,一声祝愿可使老人尽开心颜,能使老人延年益寿。二,冷热交替气候变化时。老人一般身体衰弱,遇到冷热交替时容易生病。这时候写一封书信提醒老人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以保证身体健康,会使老人感到喜悦和欣慰。三,老人生病、家中遇到困难或不幸时。这时候,伤感和忧愁中的老人是最需要儿女的安慰的,适时给以精神慰抚,胜过良药。【例文】写给妈妈的信亲爱的妈妈:节日好!春节没回家,从电话里知道你每天都在念叨我,正如我每天都会在心里千百遍地想念你一样。也许是因为身边满是快捷的通讯工具——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原因,距离已不再是距离,而通话也就成为我们举手之劳的事情。记得你好像说过“我识字不多,你爸经常会读报纸给我听”,隐隐约约中你有些失落,妈妈,请原谅我一直没有想到过给你写一封信。今晚,我难得如此安静,坐在小屋温暖的灯光下,桌上是我铺开的信纸。妈妈,这是我二十多年来积聚的一次想给你写信的欲望。在这之前,我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抹眼泪,你别担心,你也知道我善感,我的泪水仅仅是因为一个感人的电视,回到了小屋。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所有传统的中国女性一样,我是含蓄到了极
(一、家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