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马师资培训
2
3
区域每个月开展一个学科的教研活动,由区域内的学校轮流承担活动主体。年初由“牵头”学校制定学年度联校教研活动计划,将活动安排到月。每月由活动“主体”学校制定活动方案,确定讲课交流教师管理,从交流教师初期交流计划的制定,到交流活动情况调研,听评课跟踪,交流活动情况通报,期终交流活动考核等,切实发挥交流教师的能动作用。
在实施城乡教师交流的基础上,根据需要,从偏远学校选派部分教师到集镇学校进行跟岗学习,通过师徒结对、同伴结对、教学互访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成长起来,将更多的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带回原学校。欧店初级中学到歇马镇中心学校参与跟岗学习的罗华老师说,在这里跟岗学习,不仅提升了教学技能,还切实感受到学校的紧张有序与教师生活的充实,收益颇多。
6
加强名师队伍培养,打造本土骨干。根据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歇马镇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和《歇马镇名师名校长培养方案》,对照标准,遴选培养对象,全镇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0人,确定歇马镇名师培养对象15人。2011年认定歇马镇首届名师5人,并定期补足研训经费人均200元。我们通过歇马镇中心学校网站将骨干、名师培养对象进行公示,将他们的教研成果及教学特长进行展示。开辟名师论坛,引导骨干教师、名师切实提升教育理论素养,积极学习新经验,交流新思想,研究新问题,学习新技能,推广新理念,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丰富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带动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每学年,根据双向选择,歇马镇中心学校定期组织骨干团队到偏远学校送课。送课教师由学校在骨干队伍中选择,送课内容由学校指定,送课主题由学校确定。2012年秋季,根据学校申请,歇马镇中心学校组织名师先后到官斗小学、欧店中学送教。暑期业务学习期间,各学校邀请名师开展讲座,均收到了很好效果。坚持拓宽渠道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培训,2011年以来,我镇先后组织全镇学校教导室主任赴宜城实验小学学习,组织班主任、优秀学科教师到宜昌、襄阳35中参观交流。仅2012年秋季以来,全镇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85人次,市级培训12人次,县级培训99人次。
骨干团队的建立,有效带动了语文、数学等长线学科的教学。然而,农村小学英语开设课程以来,全镇七个完全小学只有三名专职英语教师,其中五个完全小学只能靠光盘组织英语教学。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经过调研,决定分期培训自己的本土英语教师,每个完全小学确定一名相对稳定的年轻教师作为学校英语专兼职教师。每个暑期利用一周时间进行英语教学培训,选派初中优秀教师和小学三个专职英语教师担当培训者,制定详实的培训方案,认真撰写培训教案,从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材开始起步培训,重点引导学习小学英语教材,从基本的单词、句子学起,适当学习英语教学口语,交流英语基本的教学模式。培训结束进行考核,对优秀者进行奖励。为确保培训活动的实效性,歇马镇中心学校
8
派专人负责参训人员的生活。目前我镇小学英语培训进行到第三期,已经培训了三、四两个年级的英语教材。我们计划进一步完善模式,逐步推广培训小学体育、美术、音乐等本土教师,确保全镇短线学科教学。
2012年,歇马镇中心学校被评为襄阳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全县教育教学成果奖。2012年140人参加中考,正取一中达84人,有2名学生进入全县前十强,并以高分被襄阳市四、五中录取,500分以上学生数居乡镇中学第一名。七所完全小学,每年最少有三所获得全县教学评价一二三等奖。
教师的发展是一个生命体持续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更需要来自教师本身的“自觉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是教学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道德内涵的提升。
坚持定期开展活动,丰富道德内涵。教师的高尚师德是育人之本,必须常抓不懈。我镇通过集中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细、小、实处着手,严格教师行为规范,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结合实情,认真学习时事报告以及与教育结合比较紧密的政策,组织教职工谈体会,认清形势,明确使命,抓住机遇,实现歇马镇教育的大发展。坚持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学习先进事迹,学习身边典型活动,把镇内典型学活,把学校典型树起来。2004年,我镇官斗小学陈大明老师被表彰为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2007年,百峰小学吴征莲老师被表彰为湖北省“先进女职工”。2011年,我们又推出了身残志坚,坚守高寒山区教学点30多年的教师典范乔永斌,其事迹先后在《长江商报》、《襄阳日报》、《襄阳晚报》以及市县多家媒体宣传。
8
2012年,乔永斌老师获襄阳市“优秀教师”称号,当年又获得“”称号。2013年该同志被评为襄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被推荐为湖北省首届“楚天园丁奖”候选人。这些来自身边的典型,激发了老师们的工作热
歇马师资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