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12
XX交通学院
汽车拆装实习报告
学 院:__汽车工程学院___
专 业:__ 车辆工程___
年 级:___2014级____
学 号: __14041231的工作原理:通过驾驶员擦踏板推动阀门,使空气进入,造成一室有空气,一室真空,形成压力差,来推动杆件运动。讲解结束后,老师提出了发动机进气过多,如果是真空助力器故障,问题出在哪里,我们都把焦点放在了阀门处,忽略的隔膜会损坏的问题,都没找到故障所在,最后老师拿过给我们的实物,把隔膜损坏处给我们指了出来。由此发现,我们思考问题方向单一,思路太死板,实物都给我们了,也没能发现有损坏。
由于时间问题,我们继续进行拆装,四五组同时进行,分别负责汽车前左右悬架和轮胎、半轴、排气管、发动机支架、档位线,分别留了"前后悬架各是什么形式,有何优缺点"、"电动汽油泵能否引爆油箱,为什么"两个问题。最后把发动机从上吊出,放在工作台上的发动机与我们之前拆装过的看起来很不同,王老师跟我们说了接下来的测试内容:汽车的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十大传感器的位置、作用及工作原理。
下午,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十大传感器,顺着进气方向,依次指出并讲解了空气流量传感器〔AFS、进气温度传感器〔ATS、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爆震传感器〔KNK、机油压力传感器〔OPS、曲轴位置传感器〔CPS、氧传感器〔OXS、水温传感器〔WTS、凸轮轴位置传感器〔CMPS以及速度传感器〔XSS,讲解时边提问题让大家思考边解答,既巩固了课本所学知识,比如AFS的工作原理,又学到了其它传感器以及故障分析,如爆震现象是由于活塞残留碳,点火时残留部分与可燃气燃烧,两种力量相冲击;如汽车滑行的时候,是发动机被带动转,如果仍继续喷油会导致可燃气太浓而熄火;还有汽车怠速抖动、熄火、加速无力动力不足等故障的原因分析。
.
5 / 12
第三天:
考试日,以抽卡形式,每张卡三个题目,有汽构相关问题,有故障分析问题。我负责记录成绩,这一天下来颇有收获。
印象深刻的几个问题有:
汽油机工作时的温度和压力问题
行程
温度
压力
进气冲程
370--440K
75--90KPa
压缩冲程
625--725K
1--
作功冲程
2200-2800K
3--5MPa
排气冲程
900--1200K
105--125KPa
指出发动机的十个部件。这个问题难倒了许多同学,由此可见我们汽构学的很不扎实,只是一味理论,并不知道这个名称所对应的部件。
简述发动机工作行程。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当时考试的同学没有用专业术语来介绍,其它介绍的同学有的也没有介绍完整。
进气行程:活塞被曲轴带动由上止点向下上止点移动,同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当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时,活塞上方的容积增大,气缸内的气体压力下降,形成一定的真空度。由于进气门开启,气缸与进气管相通,混合气被吸入气缸。当活塞移动到下止点时,气缸内充满了新鲜混合气以及上一个工作循环未排出的废气。
压缩行程:活塞由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进排气门关闭。曲轴在飞轮等惯性力的作用下带动旋转,通过连杆推动活塞向上移动,气缸内气体容积逐渐减小,气体被压缩,气缸内的混合气压力与温度随着升高。
.
6 / 12
作功行程:此时,进排气门同时关闭,火花塞点火,混合气剧烈燃烧,气缸内的温度、压力急剧上升,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移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旋转。在发动机工作的四个行程中,只有这个在行程才实现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这个行程又称为作功行程。
排气行程:此时,排气门打开,活塞从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废气随着活塞的上行,被排出气缸。由于排气系统有阻力,且燃烧室也占有一定的容积,所以在排气终了地,不可能将废气排净,这部分留下来的废气称为残余废气。残余废气不仅影响充气,对燃烧也有不良影响。
发动机各缸点火顺序 1-3-4-2或1-2-4-3
按1-3-4-2顺序
曲轴转角
一缸
二缸
三缸
四缸
0-180°
作功
排气
压缩
进气
180-360°
排气
进气
作功
压缩
360-540°
进气
压缩
排气
作功
540-720°
压缩
作功
进气
排气
故障分析
汽车怠速抖动、冒黑烟原于喷油过多,能造成喷油过多的有:AFS、ATS、WTS、TPS
加速无力问题可能故障:AFS〔可燃气过浓、TPS〔喷油过多、KNK〔延迟点火、
熄火问题可能故障:CPS〔检测不到曲轴位置,不喷油、TPS〔可燃气过浓,急加速熄火、CMPS〔无法检测位置,不知道从哪开始喷油,不能启动、VSS〔可燃气过浓导致无
整车拆装实习报告范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