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
蔡家岗镇中心小学 周志龙
(一)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展简单的换算。《毫米的认识》
蔡家岗镇中心小学 周志龙
(一)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展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和方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1)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和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简单的推理才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精品文档请下载)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严密联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浸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理论又应用于理论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老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 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程:
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如今有多高吗?(精品文档请下载)
请大家估一估,这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展实际测量.
提问:刚刚我们测量的数据中,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说说这些长度单位吗?
2、理论活动,引起冲突
问:刚刚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
针对学生答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写记录单。
用特制的没有毫米刻度的纸尺,要求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展测量。(精品文档请下载)
问:你有什么问题?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测量的结果.
(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学生准确测量非常困难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寻找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 3、现实需要,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想准确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方法吗?在小组讨论内一下。
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展引导:
你从哪儿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认为厘米作单位太大了,要创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刚刚有同学说用毫米作单位,他说对了。毫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4、探究新知
a、认识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关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