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
李霞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红色资源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体现为对择了一条不同
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符合自身国情、党情、政情的特殊道路。无论从哪个角度或哪个时间段来看,红色资源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转折关头所作出的正确抉择、所形成的宝贵时代精神的旗帜方向和伟大动力。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红色资源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都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
3.红色资源蕴含了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恩格斯认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P284)红色资源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当时的先进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此后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新的先进理论,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先进理论深深蕴含于红色资源中,指导着中国人民革命、建设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三)红色资源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红色资源的基本特质。列宁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3](P19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生力军,也是红色资源生产的主体和生力军。
1.红色资源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智慧结晶。“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人民是我们事业发展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4](P228)从历史来看,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才夯筑成孕育红色资源的丰沃土壤;从现实来看,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传承和弘扬,红色资源才有了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时空;从理论来看,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才成就了红
色资源的源头活水;从实践来看,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持之以恒,充满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物质与精神生产活动,红色资源才得以源远流长。
2.红色资源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表明了任何一种文化在保持它的先进性、真理性的同时,必须保持深刻的“人民性”,必须牢记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使命。红色资源的人民性与先进性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红色文化在人民大众中统一了思想、引领了风尚、鼓舞了斗志;红色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红色道路说到底是一条党带领群众翻身求解放、改革求发展的道路。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红色资源都将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3.红色资源始终根植于社会和人民。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5](P1094)。红色资源根植于社会、根植于人民,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才能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红色资源是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反映,是人民群众求真、向善、达美的反映。从红色精神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呈现的丰富多样的内涵来看,尽管内涵各异,但它始终围绕着人与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一主题,始终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始终引领着人民群众的价值探索和道德追求,始终
[]以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为己任。
二、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邓小平指出,“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6](P367)今天,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更需要我们从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养分,获得创新动力和实践基础。
(一)红色资源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了精神养分。
红色资源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根,因其所蕴含的科学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而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并因其多样化的价值功能、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等,为社会主义文化之树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分。
1.红色资源提升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内涵。红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及建设道路
论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