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导学案) 20、《庄子》故事两则.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导学案) 20、《庄子》故事两则.doc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目标】,丰富文言知识。《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学重难点】重点:“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难点:。。【导学过程】导入新课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二、走进作者:庄子与《庄子》庄子,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文章特点: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奇特,寓意深远;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三、预习检测:解词:(1)惠子相梁(做宰相)(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3)非梧桐不止(栖息)(4)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从)(到)(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6)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7)鱼出游从容(安闲自由)(8)是鱼之乐也(这)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惠子相梁(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3)非梧桐不止(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5)于是鸱得腐鼠(6)鱼出游从容(7)是鱼之乐也学生明确:(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2)国:国都、京城。(3)止:栖息。(4)安:疑问代词,怎么。(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7)是:这。: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注意“国”及语序倒的翻译)于是鸱得腐鼠: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五、合作探究: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刍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六、精读品析: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七、拓展延伸:1、庄子与惠子的友情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

(导学案) 20、《庄子》故事两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107 KB
  • 时间201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