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方案
武汉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第十一标段〔范湖站〕土建工程 基坑位移监测方案
1
1 工程概况
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武汉市第一条穿汉江地铁,制定相应措施。
3〕现场监控量测,按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施工。
4〕预埋测点牢固可靠,并易于识别和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撤换和人为破坏。
5〕监测的实施按测点布设、量测和资料报告整理三个阶段组织进行。
6〕由监测小组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监测成果。
土木总工程师
监测小组组长
监测工程师
监测小组成员
对方案和监测结果做决定
监测方案进行审核,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制定监测方案,负责数据处理
负责测点的布置、监测
武汉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第十一标段〔范湖站〕土建工程 基坑位移监测方案
4
图4-1 监测组织机构
施工监测流程
信息化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2所示。
图4-2 信息化施工工艺流程图
5 测点布设原那么
1、按照监测方案,在现场布设测点,原那么上以监测方案中的设计位置布置。实际根据现场情况可在靠近设计测点位置设置测点,但以能到达监测目的为原那么。
2、监测测点的类型、数量结合工程特点、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但要必须以能保证平安施工为原那么。
武汉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第十一标段〔范湖站〕土建工程 基坑位移监测方案
5
3、为验证设计数据而布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指导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反应信息,以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
4、地表及建筑物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采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5、深埋测点不能影响和防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密度。
6、各类监测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结合,力求同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以便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7、测点的埋设应提前一定时间,并及早进行初始状态的量测。
8、测点在施工过程中一旦破坏,尽快在原位置处补设监测点,以保证该测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6 监测工程及监测仪器
监测工程
为确保施工期间的结构及建筑物的稳定和平安,结合该段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确定监测工程和使用的监测仪器。监测工程见表6-1?范湖站施工监测工程汇总表?。
表6-1 范湖站施工监测工程汇总表
序号
监测工程
监测仪器及方法
测点布置
预警数值
量测频率
备注
1*
围护结构渗漏及裂缝观测
目测
视具体情况而定
含地质条件、结构、周围地面裂缝、塌陷、渗漏、超载等
武汉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第十一标段〔范湖站〕土建工程 基坑位移监测方案
7
2*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
沉降标、位移标、全站仪、水准仪
详见测点布置图
基坑开挖深度≤5m,1次/2天,基坑开挖深度5~15m,1次12天,基坑开挖深度≥15m,2次/1天,
地表沉降不应超过30mm
3*
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及倾斜
基坑外65米范围内,测点间距10-15米
4*
建筑物裂缝观测描绘
5*
基坑周围地下管线沉降
煤气管道变形监控报警值为10mm,或连续三天超过5mm/d;供水管道变形监控报警值为30mm,或连续三天超过2mm/d;
6*
围护墙顶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
详见测点布置图
30mm或连续三天变形速率超过3mm/d
7
基坑底回弹
详见测点布置图
8*
墙体水平位移
测斜孔、测斜仪
详见测点布置图
9
地下水位量测
水位管、地下水位仪
详见测点布置图
1次/1~2天,
降水单位负责
10*
钢管支撑轴力
钢弦式或电阻应变式轴力计、频率接收仪或电阻应变仪
详见测点布置图
支撑内力监测报警值不超过设计值的70%
武汉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第十一标段〔范湖站〕土建工程 基坑位移监测方案
7
11
围护结构内力监测
钢弦式或电阻应变式钢筋计、频率接收仪或电阻应变仪
详见测点布置图
基坑深度变化处增加
12
墙背侧向土压力
最新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