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 然而,173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3年前10月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1、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 然而,173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3年前10月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113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他们“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材料三:浮雕是历史的画卷,,体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
浮雕1 浮雕2
材料中的“173年前"、“153年前”、“113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战争?这些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恶劣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指哪三位民族英雄?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作用?
浮雕1反映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请写出战争的名称。浮雕2反映了解放军挥师南下,一举攻克南京,结束了国民党政权22年的统治。请问这是什么战役?最终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复兴道路的政党是哪一个?
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什么认识?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使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材料四: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一反映的是建国后我国开展的什么运动?为此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部法律文献?
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重大事件?
初三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史试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