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长枣褐斑病及防控技术.doc灵武长枣褐斑病及防控技术灵武市地处黄河上中游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排灌条件优越,极有利于果树生长。目前,灵武长枣已成为灵武市生态、经济兼用林的主栽树种,,灵武市将成为全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灵武长枣生产基地。随着灵武长枣栽植面积逐渐扩大,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如枣褐斑病已对该市长枣产业的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严重影响了灵武长枣的产量和质量,给果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2011-2012年对枣果病害发生规律的调查及防控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1枣褐斑病的发生情况该病主要侵害果实,引起果实腐烂,是一种传播极快的病害。2011年首次在灵武市东塔镇果园村三队王军枣园发现,当时只是零星发生,危害不严重,没有引起枣农足够重视。2012年8月14日,枣褐斑病在果园村三队全部枣园爆发,大部分枣园不同程度地受到危害,危害严重的病果率高达35%以上。发病严重的枣果剥开病斑检查,组织已褐变,近乎木栓化,似苹果苦痘病状,严重影响枣果产量。此病害的发生已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2枣褐斑病的危害症状该病害一般从白熟期(最早8月初)开始显症,白熟期前不发病。病斑多发生于果顶部或腰部,初期为黄色或淡红色、边缘不整齐、形状不规则的水溃状小病斑,直径3~5mm,扩展缓慢,发生比例很低。8月下旬至9月下旬遇降雨,病果大量出现,病斑扩展迅速,病组织呈倒半形,深入果肉3~5mm。病果交界处易剥离,病果味苦,发生比例很高,黑红色病斑不凸不凹,后期大小为5~15mm。病果不脱落是该病的显著特征。3枣褐斑病的发生规律枣褐斑病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僵果和枯死的枝条上越冬,翌年枣树发芽后,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从虫伤口、自然孔口或直接穿透枣果的表皮层侵入。落花后、幼果初期病菌开始侵染,但不发病,病原菌侵入后处于潜伏状态。待到果实接近成熟时期,果肉糖分含量显著增加时,潜伏菌丝迅速扩展,诱发果实发病。随着果实的成熟衰老,果皮蜡质、角质膜增厚,透气性减弱,果实本身呼吸作用加强,果实容易释放乙烯,促进果实变软和加速腐烂。果实成熟期湿度大时,当年又会产生分生孢子再次侵染果实,通过室内和田间的人工接种证明,该时期病害的潜育期仅2~7d,所以发病迅速。4枣褐斑病的发病条件据调查分析,枣褐斑病的发生主要与降雨、赤霉素的使用和树势强弱有关:(1)发病与降雨有关。发病的早晚和轻重,与当年的降雨次数和枣园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密切相关。果实成熟期多雨,是果实褐斑病发生的重要诱因,也是必要条件。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尤其6月中旬至8月上旬,若连续阴雨天数多时,病害发生早而且重;反之,发生晚且轻。(2)发病与赤霉素等植物激素有关。
灵武长枣褐斑病及防控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