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微生物实验课件三
实验内容一、录像:微生物学发展史二、示教:细菌生长现象、细菌变异 消毒灭菌器材三、操作:药物敏感实验、划线分离
细菌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
沉淀生长、南医微生物实验课件三
实验内容一、录像:微生物学发展史二、示教:细菌生长现象、细菌变异 消毒灭菌器材三、操作:药物敏感实验、划线分离
细菌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
沉淀生长、混浊生长、表面生长
(2)半固体培养基(%~%琼脂粉)
混浊生长、线状生长
(3)固体培养基(%~2%琼脂粉)
菌落、菌苔
液体培养基
沉淀生长
混浊生长
表面生长
半固体培养基
有鞭毛
细
菌
无鞭毛细菌
线状生长混浊生长
(动力试验)
固体培养基
菌苔
菌落
细菌的变异
遗传性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
遗传性变异(基因型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
遗传性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
基因改变
+
-
遗传
+
-
可逆性
-
+
外界环境
-
+
变异幅度
个别细胞
群体
一、菌落变异(S→R变异)
S型菌落(Smooth)光滑菌落 — 表面光滑有光泽,边缘整齐。
R型菌落 (Rough) 粗糙菌落 — 表面粗糙而暗淡,边缘不整齐。
菌落变异是由于菌体本身起变化。一般光滑的细菌有毒力;粗糙的细菌没有毒力或毒力减退。
药物敏感实验注意事项
一、同组人需分别接种G+、G—细菌
二、连续划线、细菌密布平板
三、镊子用前、用后必须灭菌并注意防火
四、贴纸片距离、纸片标记(与瓶上标记
吻合);贴标签位置
青霉素— 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繁殖
期杀菌,作用机制为抑制敏
感菌细胞壁的形成。
氯霉素— 对G+、G-菌均有抗菌活性。
氟哌酸— 抗菌谱广,对G-菌和部分G+
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氨曲南— 单环类抗生素。作用机制为
抑制菌细胞壁的合成,并抑
制细胞壁水解酶使细胞渗
性发生改变。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以纸片周围抑菌圈直径的大小为标准。抑菌圈愈大 ,说明细菌对该药物愈敏感。
(1) 抑菌圈直径大于 15 毫米为高度敏感。 (2 )抑菌圈直径在 10-15 毫米为中度敏感。(3) 抑菌圈直径在 7-9 毫米为低度敏感。(4) 无抑菌圈为不敏感。
结果判断 :
实验报告
记录药敏实验结果(表格)
通知:下两次实验课需带学生证借显微镜
THANK YOU
南医微生物实验课件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