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早读材料
?奇妙的对联?阅读材料
巧答考官
于谦14 岁时去杭州应试,主考官杭州知府的名字叫虞谦,与他名相同,姓同音。考前要点名,当点到于谦时,于谦躬身站起来却不容许,主考官问他为何不容许?于谦说 :“我与大人同名 是根据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写成的,称赞他用兵时注重“攻心 〞,使对手心悦诚服。公元225 年,诸葛亮举兵南征时,采取了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大军所到之处,在打击死硬头目的同时,采用“攻心战术〞。孟获是“夷人〞叛乱的余部首领,被俘后不服输,诸葛亮立即释放,让他再战,孟获又被捉获了,他还是不认输,诸葛亮又把他放走了,嘱其再成 。如此七擒七纵,孟获终于臣服了,诚恳地向诸葛亮说: '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从此南方平定,诸葛亮得以全力北伐。故赵藩推崇诸葛亮,说他是精于用兵而不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用
“审势〞来总结诸葛亮治蜀的方针,称赞他根据历史条件和客观实际的不同情况,来实行不同的施政策略。诸葛亮执法严谨,有挥泪斩马谡的动人故事,然而又有其宽大的一面,例如蜀郡太守法正,一意孤行,大施个人报复。对此违法行为,诸葛亮那么宽大为怀 ,不予追究。这一宽一严的区别对待,在于两人所处的政治形势不同。马谡之所以处斩,是处在诸葛亮第一次挥师北伐之际,军法不严不行。又蜀郡太守法正是在刘备新据益州之时,民心尚未归顺。而且,法正又是土著豪绅,假设严加追究,势必造成混乱,不利于蜀汉新政权的稳定。因此,诸葛亮严惩马谡而宽容法正。这副对联寓意深远,它不仅赞扬了诸葛亮的非凡睿智,而且提醒了世世代代的统治者,从中吸取教益。
民国总统不是东西
1912 年 ,中华民国成立 ,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叫总统。人们称惯了皇上,改叫总统,觉得挺新鲜。文学家王闿运做了一副对联:
民犹此也,国犹此也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
对联中嵌进了“民国总统〞四个字,是游戏之作,并没有更多的意义。后来,北洋政府各派军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几个总统走马换将,曹锟又收买国会,贿选总统,爆出一大丑闻。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只是在王闿运那副对联后面又加了几个字:
民犹此也,国犹此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这把再把所嵌的字挑出来,就变成“民国总统不是东西〞了。这种挖苦力量多么强烈啊!
孙行者
1931 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试题是陈寅恪教授出的。他认为对对子最能考察出学生知识的多少、掌握语言文字的水平的上下,于是,列了“对对子〞一项,原题只有三个字:
孙行者
要求学生对一个人名,注意词语虚实的对仗和平仄关系。学生们一看大吃一惊。他们都是新式学校毕业的,万没有想到这种题目,于是,只好乱对一通,有的把?西游记?里的人物都搬了出来:“猪八戒〞、“唐三藏〞……,有的一气之下写个“王八蛋〞。当然。他们的这一题得了零分。后来成为语言学家的周祖谟先生,当时是一个考生,他对的是“胡适之〞,得了总分值。因为胡与孙都是姓氏,适与行都是动词,之与者都是虚词。陈教授的答案是“祖冲之 〞,以祖对孙,是人的亲属称呼,以冲对行,都是动作,以之对者,也是虚词。此外,据说还有对“王献之〞、“韩退之〞的,也得了高分。
苏小妹三难秦观
微笑吹灯双得意,含羞解带两痴情。这是写才女苏小妹与秦观新婚时的一幅对联。他们的爱情故事几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唱,可见其浪漫与动人。
新婚宴席完毕秦观送走客人,方欲进房,只见房门紧闭,门前院中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纸、墨、笔、砚,三个信封以及三个杯子〔一个玉杯,一个银杯,一个瓦杯〕。一个丫鬟站在桌子旁边。秦观对丫鬟说:“麻烦你问一下小姐,新郎已到,为什么不开门?〞丫鬟说:“小姐出了三个题目在这三个信封内,答对了,才准进房。〞秦少游指着三个杯子说:“这又是干什么的呢?〞丫鬟说:“那玉杯子是盛酒的,那银杯子是盛茶的,那瓦杯子是盛水的。三个题全答对了,用玉杯喝美酒三杯,请进香房。答对两题,用银杯喝清茶解渴,等到明天晚上再答。答对一题,用瓦杯喝口淡水,罚在外厢房读书三个月。〞秦观微微冷笑道:下官曾应过科举,莫说三个题目,就是三百个,我何惧哉!〞
秦观道:“请第一题。〞丫鬟拆开第一个信封,请新郎看。第一题是一首诗:“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秦观想道:“这个题目是嘲讽我曾假扮做云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去偷看那苏小姐。此四句乃含着‘化缘道人’四字。〞于是取笔在此诗后写诗一首:“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丫鬟将秦观做的第一题,从窗户缝隙中塞进去,高叫道:“新郎交卷。〞小妹读诗,每句头上第一个字,合起来为“化缘道人〞四字,微微而笑。
秦观拆开第二个信封,也是一首诗:“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
最新奇妙的对联早读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