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4古诗两首 (2).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4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两首诗,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两首诗歌。本单元以“爱国”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爱国者的形象,让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和作者的内心情
4。熟读古诗,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课堂研讨
、知诗人,理解时代背景.
(1)同学们,在我国诗坛上有一位诗人和李白齐名,被尊为“诗圣”,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他就是(杜甫),能背一首他的诗吗?
(2)时代背景;请学生结合资料链接中的内容简要介绍“安史之乱”。
(3)理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释题:(老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然后解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注意区分“闻"“河南河北”的古今词义变化。“闻:听说”,不同于如今的“用鼻子嗅”,这是古今词义上的变化,诗中还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擅长发现,那“河南河北”指的是哪里?是河南省和河北省吗?不是的,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2.抓字眼,明诗意.
(1)练读这首诗,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准字音,尤其要读准诗中的几处地名。
指名读,注意“卷”读音和“妻子”“青春”的古今词义变化。
(“漫卷”读juǎn,体会为什么这样读,“卷”,动词,卷起来之意,我们一起读;“妻子”的“子”为什么不读轻声,“子”指孩子,有实在意义,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还有“青春",不同于“青春年华”,而是指春天的景物,我们一起读。)
(2)再读古诗,弄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这里针对学生的质疑重点明确两个问题: 诗中表示地点的有六个词语:剑外、蓟北、八峡、巫峡、襄阳、洛阳。表示地区的有两个词语:河南、河北。学生对这些地名没有空间概念。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介绍时指地图说)
(3)根据老师出示的带点字意思,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扫清文字、词语的障碍之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说句意,串句成篇,说诗意。指导学生在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顺序.
3.想意境,悟诗情
(1)找诗眼,品情感。
诗中最能表达杜甫的心境的是哪个词?(喜)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们赞叹这真是一首好诗,仅仅56个字,为我们展现一个感情热烈,喜极而泣,满怀希望,无限喜悦的杜甫。这是我们通过真切的体味、感知诗句的意境,这是在把诗讲胖,变饱满。下面,我们再来试着将诗说“瘦”,寻找诗“眼”。那诗中最能表达杜甫的心境的是哪个词? “喜”就是这首诗的诗眼,就是在杜甫心中压抑许久,是他苦苦期待的,只有当战乱平息,祖国统一才会从心底里迸发出来的最真挚最强烈最渴望的情感。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漫卷”即胡乱的拾掇,这对于一位热爱读书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描写,表达杜甫巧妙的创作手法,此时的杜甫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你们说那将是何等的兴奋啊!谁来读?
“愁何在”说明什么?他们为什么而愁,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而愁,为贫困流离,生命时常受威胁而愁。如今所有的烦恼都被成功的喜悦冲得无影无踪,留给他们的就只有快乐,只有冲动,只有兴奋,只有…谁来读?)
(2) 圈读地名,品味

4古诗两首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keck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