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镇江实验学校 殷秋菊 :212000
【课题】《三峡》 语文 七年级
【教材简解】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三峡》教学设计
镇江实验学校 殷秋菊 :212000
【课题】《三峡》 语文 七年级
【教材简解】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风光的描写,,用词准确,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目的预设】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品味简练生动的语言.
3。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
、清幽秀丽的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中的学生承受起来比较困难。《新课程标准》对本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根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文意,指导学生听读、试读、品读,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做到理解成诵。《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络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故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设计思路】
正字音——明句读—-解文意——理文脉——赏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余秋雨的答案是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
《水经注》的资料。
老师预设: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人。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录得非常简单。郦道元搜集了有关全载和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说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表达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巧,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2。、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和灵感!
二、整体感知
,正音,明确朗读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僻字词的读音,互相答疑。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朗读节奏。
(3)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2。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理解文意。
学生先分组讨论,再采取一组一人问,另一组任何一人译的方式,老师针对学生翻译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点拨指正。
老师预设重难点词语理解:
(1)自非亭午夜分(假设);
(2)虽乘奔御风(即使);
(3)林寒涧肃
《三峡》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