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
2
参考答案
一、1.A 2.C 3.D
1 试题分析:A项,主次关系颠倒。错在“它与广告密不可分”。 对于选项,要注意选项中范围扩缩、扭曲文意、混淆文意、胡乱组合等。所谓范围扩缩,是指选项故意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皇帝采纳了他的话,停止了这种做法。
当初,罗亨信曾上奏说:“也先专等时机挑起事端,以图入侵。应事先在正北要塞,增加城池的守卫来防备。不然,恐怕贻留大患。”兵部商议后,将这个意见搁置没有施行。等到土木之变,人心惶恐不安,有建议放弃宣府城的,官吏军民纷纷争着出城。罗亨信持剑坐在城下,下令说:“出城的斩头。”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人心才安定下来。也先挟持太上皇到城南,传令开门。罗亨信登城告诉他说:“奉命守城,不敢擅自开启。”也先迟疑后带兵离开。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逃跑,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
正当这时候,皇帝被俘,敌骑兵日日逼近城下,关门左右都是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凭借这座孤城守卫着交通要道,对外抵御强敌,对内保卫京城。杨洪到京城守卫后,亨信又与朱谦共同守卫宣城,功劳显著。景帝即位,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亨信已经七十四岁了,请求辞官。皇帝答应了他。亨信回去八年后,在家中去世。
8
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
上传: 张开毅 更新时间:2013-2-3 11:27:47
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
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一、忧国忧民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二、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
(4)、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8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3)、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离别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李白《乐府》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四、寄情山水、
(1)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映了诗人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