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万历十五年》读书报告.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刘一帆 读书报告
第 5 页
第 1 页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书籍类型:历史评价
刘一帆
社工151
作者
黄仁宇〔1918~2000〕,美籍华人,1936年考入南开件事——海瑞、戚继光的离世,万历皇帝开始怠政。对于海瑞和额戚继光的离世或许并不算什么大事,因为人固有一死,但是一个是著名的清官,一个是有名的抗倭将领,从而他们的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另一件事就是万历皇帝开始怠政,然而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却成了关键。在黄仁宇的笔下,这件“小事〞成为了明朝社会开展的转折点,甚至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展的转折点。
万历皇帝十岁执政,然而在我尚不知历史的童年一直有一个疑问,那些年龄很小就登基的皇帝是如何治天下的?诸如清朝的宣统帝;清朝的光绪帝等等。后来才知道,封建时代的君主专制造就的不是一位皇帝,而是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我现在还不能理解,或许就是文官集团和皇帝之间的联系所在。正如万历皇帝本人,他做的不是自己,他的内心早已被体制化。从小在张居正和冯保的协助下潜心学习,其中张居正对他的影响最深。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万历第一任内阁首辅兼万历新政的筹划与执行人,张居正可谓用心良苦。张居正似乎永远是智慧的象征,他给人的感觉也是心智完全与仪表相一致。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在政治上颇有成就的人死后却遭到了清算。有人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每个人都有表里两面,张居正也不例外。申时行把人们口头上公认的理想称为“阳〞,而把人们不能告人的私欲称为“阴〞。然而张居正的“阴〞那么成为了他死后被参劾的主要方面。对于清算张居正,我认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官集团的参劾和皇帝的认定。文官集团参劾的主因是张居正身前参政的方式使官员们所不能忍受,而在皇帝看来,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揽大权,在他的心中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张居正过世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张居正的不在人间,使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而坠入深渊。这事申时行成为了内阁首辅,他将帝国从关于张居正的一切争论中拉了出来,防止了更多的人事动乱。相对与张居正来说,申时行并没有什么作为,但是正是有这样的一种类似润滑剂作用的人物的出现,才使大明帝国的经济和民生得以短暂的休养,才能期待以后的开展。虽然他维持着皇帝和文官集团之间的平衡,但是因为他也是依靠张居正才有今天的地位,所以他也被参劾无数。我觉得申时行在政的每一天过的都是小心翼翼,因为张居正的前车之鉴,他不得不绕开张居正的路子。关于黄帝的怠政,使申时行至为不安。但是对于申时行而言,他并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也只好静待时机的好转。
  关于皇帝的怠政,最有力的事例就是皇位继承问题。我们都知道皇帝是中衡。但是朱翊钧的这一做法在他和文官集团之间建立了一层很厚的隔膜。书中提到了正德皇帝这个人,这与万历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两个人同样拉远了自己和文官的距离,但是正德却表现的很洒脱。正德在登基未逾两年就搬出了紫禁城,爱好玩乐的他有颇多的兴趣。这位曾经在马背上打过仗的皇帝从来

《万历十五年》读书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16581885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22-02-26
最近更新